2024年是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近日,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经济学院的大运河“新质”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顺利完成了大运河沿岸11座代表性城市、1794公里的走访调研工作,用汗水感受大运河的昭昭文脉,用智慧解锁大运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密码。
活动合影 供图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流淌至今,大运河早已不仅是一条文化的河,也是科技之河。近年来,围绕大运河进行的周边文创、新建场馆、AI技术应用等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里,以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核心区三维衍射系统、衍射区超智能数字思点云系统打造的数字体验空间,让实践团成员全方位感受了大运河的历史兴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更是让实践团能够实现线上沉浸式体验“运河星球”。运河文化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逐渐发展为“智慧运河”,正在不断创造市场新产品、产业新业态、商业新模式,逐步释放大运河“数字生产力”的能量。
十年来,京杭大运河早已从自然河、传统河变成景观河、文化河、经济河、创新河、现代河。运河南北各个城市在全力释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运河特色的文化IP,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实践中不断呈现技艺、古镇、公园、演艺、码头、智能制造等讲述新时代大运河蝶变的动人故事和文旅科技融合的新亮点,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大运河川流不息的声音。无锡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产业园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独特火花,新质创意的注入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展现着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创造可能与创新活力。
昭昭文脉,积厚流光;“新质”力量赋能发展。保护、传承、发掘大运河的价值需要更多的“新质力量”加入,其中城市是阵地,人才是关键。无锡持续发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出台“强智聚才”工程,构建以“科”为先、以“产”为核、以“城”为基、以“人”为本的“四链贯通”融合发展生态圈,正是未来大运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典范。城市向“新”而行,青年逐“新”提“质”,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势必会赋能古老的大运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活力,让“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变得越来越具象化、持续化、精准化。(文 刘亚 何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