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新赛道 江苏如何“飞”得更高
来源:交汇点新闻  |  2024-06-03 09:45:29

  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全国多地抢占的产业新“蓝海”。万亿级新赛道,江苏如何抢占先机,“飞”得更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产业基金、创投资本、银行信贷作为资本助推器的角色愈发凸显,正在成为江苏多地低空经济产业部署中的新亮点。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低空经济注入了强劲的“航空燃料”。

  “国字头”基金领衔,集群化扶持新兴产业

  在新一轮低空经济的竞争中,“国字头”产业基金动作频频。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个省市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具体到江苏,南京成立了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金项目”和“招商局创投低空经济基金项目”;苏州签约16个低空经济基金群,建立了规模达200亿元的低空经济投资基金;扬州则计划以航空航天(扬州)产业专项母基金为引导,撬动引领50亿元总规模的金融资本投入低空经济。

  “由于产业复杂、技术含量高、产品研发周期长,目前,低空经济的产业基金更多是以长周期、大规模为主。”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字头”产业基金的介入尤为关键,不仅能为产业项目提供雄厚资本支持,而且因自身国资背景而拥有政策导向、品牌信誉等多重优势,有助于化解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资金链脆弱、市场信任度不足等问题。

  此外,基金集群的体量可以集中资源、增强资本效益,推动产业协同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通过集合多个基金形成战略协同,基金集群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低空经济的多样性需求。从早期的技术研发到中期的市场验证,再到后期的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推广,都能找到相应资本支持。在实践操作中,政府也可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和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加速募资效率。

  屈放也指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也要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来设立,不能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要使这些产业基金发挥最大效用,城市本身必须具备坚实的科技产业基础、强大的制造业支撑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以确保资本的精准投放和高效利用。”

  此外,基金集群在运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风险分散与利益平衡,防止资源过度集中或分散,造成投资效率低下。

  “耐心资本”入局,长期陪跑培育“链主”

  投融资活动不仅是衡量行业热度的温度计,也是指引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全国低空经济发生融资超过500笔。其中,A轮融资事件居多,超过170笔。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广东和江苏是发生融资事件最多的地区。

  从投融资细分领域来看,低空经济的上游主要涉及零部件、电池、高分子材料等;中游以载荷平台、无人机制造、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为主;下游则关注空域规划管理及应用。中游作为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是投资最为密集的环节,也是“耐心资本”发挥作用的关键战场。

  A轮融资的频密发生,通常意味着企业在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或技术可行性后,进入快速扩张和市场占领的关键阶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耐心资本”愿意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介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链接,共同承担风险,以换取未来可能的高额回报。

  成立于2015年的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8年间已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无人机在农业、物流、巡检测绘等应用方向是契合大趋势的不二选择。我们非常看好拓攻机器人的潜力和应用场景。”投资方之一、多维资本创始合伙人曹芳宁说。此前,拓攻机器人曾完成近1亿元的B轮融资,由多维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经过几轮培育,拓攻机器人已成长为国内第一家成功试飞面向支线物流场景的大型无人机民用整机厂家。

  “当前,低空经济‘链主’级别的重点企业偏少,全产业链韧性仍较弱,这都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培育。”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认为,低空经济还处在产业的早期阶段,不能急功近利,指望一蹴而就。对这类高科技初创企业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具备行业洞察力与战略指导能力的“耐心资本”。这类投资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行业趋势,也可以有效避免行业泡沫的产生。

  信贷创新扩面,共破产业融资瓶颈

  随着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商业银行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为链上企业量身定制授信策略,及时满足资金需求。

  在位于常熟市的江苏亨睿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展厅里,纯电动载人飞行器亮光闪闪。亨睿集团首席财务官葛逸宏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绝大多数金属的四倍以上,非常适合飞行器。

  碳纤维的轻质、高强度特性使得飞行器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显著减轻了重量,还提升了能源效率和续航能力。葛逸宏坦言,实现盈利目标仍需一到两年的时间。

  研发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等挑战,并不妨碍低空经济产业成为银行业看好的“香饽饽”。“我们多次上门对接了解需求,为亨睿航空申请了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南京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殷志东介绍,银行之所以敢于提供这样的信贷支持,主要是基于对低空经济发展潜力的乐观预期以及企业技术实力的深入评估。“我们不仅看重企业当前的订单和产能,更看重研发实力和市场前瞻性。亨睿航空在碳纤维材料应用上的突破,以及在飞行汽车领域的探索,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潜力。”

  事实上,省内银行机构对低空经济的支持举措正不断创新和扩面。上海银行苏州分行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低空经济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打造“空中之城”。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农业银行苏州分行等也竞相推出金融创新服务和专项信贷支持计划。

  银行不仅为低空经济企业注入资金支持,还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带来了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在助力低空经济新兴企业解决“钱紧”问题时,银行业正变得“敢贷”又“会贷”。在评估贷款时,不再只盯着传统的财务指标、资产状况,而是将企业的研发团队实力、市场先发优势等纳入综合考量。此外,大多数银行还推出了“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允许初创企业以核心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通过这些创新金融工具,银行与企业共享成长红利,实现了从单纯的资金供给者向综合性金融服务伙伴的转变。(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詹超)

编辑:陈小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