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中欧班列、繁忙的港口码头、通达全球的跨境电商,以及货进货出的海外仓……龙年春节期间,江苏与世界的贸易连接依然没因假期终止,无数外贸人在忙忙碌碌中“火热开局”。
“跨境电商团队一直在线,处理订单,记录用户反馈,设计、研发部门会以最快的时间将海外消费者的新需求转化为新产品。”众星摩托总经理杨洚正在忙着测算新一年的目标。2024年,他有信心将跨境电商业务做到公司外贸业务的15%,除稳定美国电商市场外,还将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杨洚的选择,是当下江苏众多传统外贸企业的一个缩影。即便跨境业务占比还不算太多,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条必蹚的“转型路”:只有靠近消费端,才能明白真正的“需求点”,才能真正推动优质产能出海,从而把握住未来外贸“航向”。
当前,江苏正在实施外贸创新发展攻坚行动,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将为“稳外贸”平添新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跨境电商全年出口增长12.3%。未来,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变革期”,如何穿越风雨?江苏外贸亟需从“新动能”中寻求“新增长”。
风起之时,转型派寻到“新动能”
跨境电商的风,还是吹到了江苏。尤其从202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敏锐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摸准市场需求,才能把握住一些确定性。
“隔着经销商,信息往往还是滞后了些,只有靠近市场,才能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性能,从而抢到先机。”金彭集团金易顺外贸平台品牌负责人侯大富说,借助跨境电商,企业将电动三轮车短途代步、货物运输、节能环保等特点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海外客户介绍,在不必去海外开门店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不少订单。2023年,该企业出口额增长超30%,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团队也从5个人发展到60多人。2024年,该企业正在积极筹划首家海外旗舰店、建设海外周转仓、设立海外加工厂,进一步拓展出口业务。
的确,跨境电商“风”已起,但从“观风向”,到做“追风者”,依旧需要不小的勇气。到底要不要入局?作为外贸老兵,杨洚的每一步决策都很谨慎,“做跨境电商,不是注册一个号,找一个平台,发些产品链接这么简单的事。”组建专业团队、海外品牌宣传、退换货带来的成本风险,甚至建立专门的跨境产品研发团队……这些成本计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2022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500万元组建“电商线”,并正式在亚马逊平台上线直通美国市场的“绿色便捷自行车”,挨过静默期,一直到2023年3月,跨境电商板块才陆续收到订单。“当前我们组建了一支专门的设计团队,及时根据美国线上消费者的反馈调整产品,2024年我们美国市场的跨境订单货值有望突破千万元。”
“外贸老兵”们走上的转型之路,是江苏“突围求变”的一个缩影。产业基础深厚、制造能力成熟是江苏的鲜明特点。但眼下,如何提升优质产能供给,以“适销对路”的产品更稳健地打开海外市场,是江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成为江苏外贸的“破题之举”——
为推动江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出海,打造享誉全球的自主国际品牌,当前,亚马逊全球开店与省商务厅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支持江苏本地企业发展数字贸易,完善出口跨境电商产业服务集群,以及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等工作上取得成果,1000多家江苏省优质企业成功上线亚马逊。在亚马逊的全球站点,凭借丰富的外贸经验和优质的产品,江苏卖家在家居家具、服装服饰、玩具宠物、健身运动、工业用品等类目表现突出,在打造自有国际品牌方面展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一边是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优质产业带力求突破,一边是快速发展的跨境平台对高质量供应链的期待,在国家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产业带转型的新机会点。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仅靠自己的力量跨境出海、直面海外消费市场还有许多“关”要闯:语言的隔阂、营销的玩法、流量的争夺、物流的投入,关关都需要人才和资金。搭船,跟着“产业带”走出去,让许多观望中的企业坚定了信心。 “跨境电商不只是一门生意,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选项。”江苏国威总经理倪晓峰最近忙着设置公司官网的英文版,对海外市场的“线上开拓”是他2024年工作的重点。“今年,企业也会积极调研目标市场的道路概况和当地人的使用习惯,让电动车更适合当地驾驶。”
扩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出口,也成为2024年江苏外贸创新发展方面的重点举措。2024年,江苏将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全年重点建设15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培育110个以上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30个以上跨境电商知名品牌,同时加强公共海外仓供需对接。
承压之下,求变者嗅到“新商机”
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唯有找到“新动能”,寻得新增长点,才有出路。
每天直播超16小时,粉丝数超百万,开播6天GMV破100万……高强度的节奏,潮流感满满的场景布置、专业的产品介绍,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国企经营的“直播间”。2023年2月,江苏苏豪成立新零售数字化企业:江苏苏豪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推动新零售和新经济发展。传统国企为什么转型直播带货?数字科技公司董事长刘臻介绍,公司成立初期就与韩国MLB服饰争取到抖音独家经销权,通过直播经销、代销,有利于企业快速积累经营国际品牌的经验,这也将为苏豪后期发展自主品牌奠定基础。
直播之外,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试图以“新业态”开拓“新航向”。近一年来,苏豪将优势外贸主业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密集调研40多家生产型企业、工业设计公司、行业协会后,公司形成万字调研报告,快速明确方向,自主研发、设计出一款极具转型意义的“拳头产品”:消费级储能箱。产品在2023年的德国博览会“一炮而红”,成功签约两批70万美元的订单,年后开工后已陆续出运欧洲市场。“这场试验性极强的尝试证明,国企‘大块头’,只要肯转,也能快速、灵巧地在这场‘调整战’中找到新机遇、新动能。”刘臻补充表示,这是苏豪控股集团首个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毛利率超过40%,并已形成完整知识产权体系,2024年,企业将把重点放在探索“工商业储能+数据中心”业务新模式、布局发展新赛道。
锚定外贸“新业态”,传统外贸企业感受到风向,敢转、敢拼“搏出彩”,与此同时,服务贸易企业也敏锐地嗅到商机,奋力入局——
外贸独立站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有力工具,跟传统跨境电商平台不同,跨境独立站不需要依赖于平台或中介,而是自主掌握网站的运营、营销、物流、售后等环节。位于数字科技链展区的江苏未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出海数字化服务的企业。
“通过搭建品牌独立站,企业可以全权掌握品牌展示和传播,拥有更多自主权和议价权。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品牌效应,打造独立站其实就是在打造品牌,通过丰富内容侧帮助企业讲好品牌故事。”江苏未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郝达杰介绍,在独立站建设优化基础上,公司还提供海外数字媒体营销运营、品牌增值、数据分析等服务,为企业增加品牌曝光和展示机会,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引入到独立站,转化为企业自身的私域流量和订单。
在进出口过程中,通关障碍成为外贸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比如关税种类繁多,难于归类,以汽车行业为例,其零部件供应商分属不同企业,台账管理非常复杂,而要承担的稽查风险又很大,如果由系统来做统一管理效率会高很多。”朗新一诺(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艳蕙介绍,通过公司研发的金关之星关务及贸易合规系统,在通关效率上平均可节省8小时,降低95%以上的贸易风险。
共赴未来,善竞合赢得“大市场”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在加剧,无法独善其身的不只是企业,各省各地甚至都需要跳出“区域”思维,以更大格局协同作战,增强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全球产业链大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必须用好‘调整期’,补短板、固底板、锻新板,这需要各地握指成拳,共同构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自贸研究院院长韩剑表示,以江苏产业结构来看,很多企业位于“上游”,多生产配套、零部件等“中间品”,这些“贡献”无法体现在外贸进出口的“数值”上,但于中国外贸而言,江苏仍然是维持整体韧性的“关键量”,其含金量“闪烁”在更广泛的产业协作中。他认为,江苏作为国内外产业循环发起点、联结点,应从国内贸易增加值和国际贸易增加值“双重协同”的视角发力,以“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
作为高端零件供应商,江苏智马科技主营产品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伺服电机属于通用产品,我们给浙江很多工业企业做设备配套,比如塑料机械、纺织机械等行业,去年我们在浙江的市场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同比增长10%。”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昌盛说,伺服电机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2024年,企业新推出了大功率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一季度订单额就达到了7000万元,同比增长12%。
“我们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伺服电机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张昌盛介绍,工业机器人、纺织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各个领域的设备,尤其是对工艺精度、加工效率、工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都需要用到高端伺服电机,以往这类产品大多依赖进口。为此,公司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研发端持续发力,每年至少将营收的5%用于研发投入,目前在中大功率伺服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驱动器等赛道都卓有成就。“公司产品性能价格优势明显,比如2024年新推出的永磁同步电机可节电5%~30%,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区域间的外贸合作已成为影响我国外贸韧性的重要因素。眼下,优化贸易便利化是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任务,随着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提供空间和可能。
2023年9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商务主管部门共同签署《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发展至今,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比如上线了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据悉,这个专区不仅具有货物报关、申报功能,还有货物的物流查询功能,通过这个“单一窗口”可以查询货物的运输状态,以及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形成了“通关+物流”的服务。另外,还实现了长三角地区网上业务的协同办理,上线了一系列以项目化为支撑的功能,包括跨区域数据看板、保税燃油跨关区加注、沿海空箱调运等,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成本。
穿越风雨,保持韧性,外贸慢不得、等不起。观察中国外贸这扇“窗”,我们能看到从一颗螺丝钉、一匹布、一个部件到全产业链的拼搏;也能看到外贸老兵出海“抢订单”到自研自创的转型,这些窗中“图景”也共同构成了不可阻挡的经济“新动能”。(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王梦然 林杉 陈娴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