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沿江8市开展长江江苏段江豚观测和鱼类eDNA采集工作。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立即响应,选派技术人员与省中心及苏州、南通、镇江等相关单位专家一起组成专业观测小队,共同开展2024年首季长江江豚观测。经统计,本次在长江南京段共观测到江豚总数39头,与2023年11月相比,观测到的江豚数量提高了56%。
2024首季长江江豚观测时间为1月27日至2月2日,按计划长江南京段观测安排在1月29日—30日,首日主要沿长江左岸从扬州三江营到南京新生洲,次日沿长江右岸从南京新生洲到镇江。因时间、人员有限,观测与采集工作同步推进,观测队员不得不牺牲大量休息的时间,3人一组,带上设备分布在观测船的顶部,每小时换一次班,从天亮到天黑一刻不停。此外,短暂换班的队员须利用观测间隙,对长江主要监测断面分垂线分层次采集长江鱼类eNDA样品。合力观测锤炼了观测队员的身心素质和观测技能,同行的60、70、80和90后队员在寂静寒冷的全天候观测中建立了工作默契,增强了专业技能。
腊月大寒,队员们在船头观测必须克服两大难关。首先是“克湿寒”,江面上的寒风带着强劲湿气,短短5分钟便让观测人员浑身透凉,挡风被、暖宝宝成为抵御湿寒恶劣环境的必需品。其次是“克疲倦”,阳光照射到江面会反射为波光波纹,长时间的聚焦会导致眼部疲倦或流泪,而活跃的江豚在江面上出现的时间往往不到1秒钟,观测人员必须克服光感疲倦,保持全神贯注地观测状态。
“快瞧!90度方向,距离50米,正向下游移动。”当观测船即将到达长江二桥时,其中1名队员首先发现了江豚活动迹象。同班队员坚守一方,密切关注着江面,立刻为江豚的再次上浮做足准备。跟随江水波动,队员们快速调整,力求精准化定位、节奏性抓拍,同步使用无人机记录江豚的活动轨迹。大家严谨细致地填报江豚出现的时间坐标、豚船距离、豚距最近岸距离以及周边船只数量等完整的信息,为做好观测综合分析提供支持。
据报道,目前长江南京段的江豚数量为62头,是整个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较高的江段之一,江豚数量占长江江苏段的半数左右。经统计,本次在长江南京段观测到江豚总数39头,单次观测数最多4头,其主要分布在长江二桥到新济洲58公里的江段,其中有37头出现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中。与2023年11月相比,观测到的江豚由25头上升到39头。江豚是长江重要的指示性物种,准确观测江豚是积累掌握重要基础数据、提供科学支撑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长江南京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水平,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提升。观测船进入长江南京段后,两岸出现的绿洲、天空翱翔的黑鸢、浅滩栖息的雁鸭、水中跃出的江豚,尽显和谐共生之美。下一步,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将依托有关专项研究,加强与观测分析技术领先的单位合力攻坚,高质量推进江豚观测,拓展水中江豚eDNA监测技术研究,持续为区域江豚及栖息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新华报业·新江苏 记者 徐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