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徐州邳州市不断丰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模式,聚焦“公益劳动”能量,促进公益劳动教育和社区矫正教育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聚焦“被动”向“主动”转变。邳州市社区矫正管理中心指导基层司法所成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联络组,制定公益劳动方案,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发挥公益劳动教育成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的纽带作用,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责任心;鼓励社区矫正对象报名参加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邀请心理咨询师、司法行政干警、公益服务机构人员参与报名人员的面试筛选,综合评估后匹配劳动实践项目,由司法所专职社工为组长,统一指导公益劳动实践,运河街道已有20人参与“敬老爱老”公益劳动服务队,走进敬老院、老年大学开展清理公共卫生、修剪花草树木等公益劳动。
聚焦“片面”向“全面”转变。邳州市社区矫正管理中心主动对接社会爱心志愿服务组织团体和公益协会,制定交通执勤、环境清理、安全巡逻等公益劳动项目,吸纳社区矫正对象自主选择适当项目和时段并参与公益劳动实践;引导矫正对象参与活动后撰写体会心得总结,从身体行动转化到心理感悟,有效促进社区矫正对象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重要性;东湖街道司法所组织10名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类社区矫正对象,在市区交通路口引导电动车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头盔、行人规范穿行马路,警醒该类社区矫正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聚焦“学法”向“普法”转变。邳州市社区矫正管理中心组建一支由公益律师、检察官、法官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定期集中开设社区矫正人员法治教育讲堂,宣讲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案释法;依托艾山法治教育基地、大运河码头法治实践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走出法治教育讲堂,参与社会公益法治劳动实践;官湖司法所建立以社区矫正对象为主要成员的“普法公益服务队”,利用乡镇赶大集时段,组织10名社区矫正对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并参与街道卫生清理工作,实现“学法者”身份向“普法者”身份转变。(文 吴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