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海门实践,坚实社会治理基础,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主力军”作用,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和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南通市海门区聚焦三大版块建设,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聚焦机制建设,赋能基层治理。为切实推动“枫桥经验”在海门走深走实,海门区制定出台《“枫桥经验”传承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加快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平台建设;建立“四色预警”和区镇村三级网络排查机制,组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强化矛盾纠纷常态化、滚动式摸排处置;健全完善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健全定期与不定期、综合研判和重点研判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要求各区镇(街道)落实阅读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切实守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衔接机制,依托非诉服务平台,强化调解与其他非诉方式之间的衔接联动,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方式,积极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整合使用各种专业力量,协调运用多种解纷方式。
聚焦队伍建设,提质基层治理。持续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队伍,海门制定出台《南通市海门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规范专职调解员的选拔、使用、管理和保障,推动区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长效发展;积极吸纳具有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干警工作经历的退休人员和老教师、老干部等有群众工作基础的社会人士以及具有法学、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专职调解工作;引导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社会专业人士加入兼职调解员队伍,提高调解专业化水平;鼓励“法律明白人”“五老乡贤”人士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成为调解工作的有效辅助力量。
聚焦阵地建设,增效基层治理。海门区进一步夯实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建设,建强基层调解平台,确保辖区村居调解组织有人员、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持续深化海门区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14个行业领域专业调处工作站建设;在全区开展“一镇一调解品牌”创建活动,各区镇(街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档升级辖区调解组织,通过升级硬件、增力软件、优化运作等方式,打造特色鲜明、服务更优的调解阵地;积极推动有一定规模、需求的企业率先设立调解工作室,并通过实体化运作,进一步预防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区司法局积极推动“法律明白人”特色工作室建设,打造了如“老兵张琰工作室”“许大姐‘法律明白人’调解工作室”等阵地,推动法治力量下沉,有效服务辖区群众;打造“蔡律师·夜咖啡”“徐律师·下午茶”等法律服务点服务全区职工。(文 顾苑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