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江村1936
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江村1936
航拍“江村”
2023年9月以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开展“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征集、评选活动。网友们热情高涨,投票总数超百万,时值金秋,“长江百景”终于落下帷幕。而在百景之中,有“苏州·中国江村”一个镜头——“苏州·中国江村”作为“自然生态景观”入选。
据介绍,“长江百景”评选活动围绕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红色传承景观、新时代发展景观四大主题,征集遴选100个展示长江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的景观。
苏州吴江开弦弓村,地处长江流域太湖东南岸,一水弯似弓,一水直如箭,开弦弓村因之得名。1936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此做了两个月的乡村调查,写出举世闻名的《江村经济》,从此“江村”成为开弦弓村的代名词,为世界观察中国乡村打开了一扇窗。
从空中俯瞰江村,洁净的村道,笔直的弄巷,古朴的石桥,蜿蜒河水穿村而过。将时间轴往前拨转80多年,开弦弓村还是男耕女织、农工相辅的家庭经济结构。到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生丝厂合并归属人民公社,再到改革开放后,丝织厂等村办企业兴起,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一步一步,开弦弓村在微观层面,演绎着中国普通农村的变迁史。
放眼现在的江村,依旧循水而居、依势而建,维系着“河—路—田—宅”的空间格局。农业为基、三产融合、生态为底、蓝绿交融,打造江村1936·南园、北园、山水桑田等项目,开拓亲子教育、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等业态,多措并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保留着村庄的原始风貌,保存着朴素的江南风情,保育着健康的乡村生态,顺其自然、有节制、有规划的发展步调,让江村成为江南乡村甚至中国乡村的缩影,成为向全球展示中国乡村经济的一面旗帜。
八十余年江村变迁,从水网间的乡村聚落到如今的现代化乡村,变了的是人们生活越过越好的笑脸,不变的是风景依旧的江南画卷。(新华日报 作者 吴旅萱 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