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风起云兴;长江之滨,数字潮涌。10月23日-24日,以“数实融合增动能 创新引领促发展”为主题的2023(第十届)江苏互联网大会将在南京举行。
建设“数字江苏”,推进“数字转型”,迈入“数智时代”,一幕幕数字生活应用场景的呈现,一个个数字经济企业的落户,一次次关键赛道的抢占和探索……多点发力、融合创新,江苏这片活力蓬勃之地正以“数”为路,用奔跑的姿态、沉稳的步伐擘画数字经济新图景。
向“数”而行,建设“数字江苏”
2023年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5月23日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根据这份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总量居世界第二。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2023年全国两会上,江苏被赋予“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苏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6.4,连续8年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1504家,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令人振奋的数据,既是“数字江苏”建设的成绩写实,也是江苏“数字力量”的核心展示。截至2023年6月底,江苏5G基站总数达21.6万,全国排名第二。5G在网用户数超过4500万、千兆宽带用户数达1263.9万,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一端系着巨大的投资和需求,一端连接转型和升级交叠相加的上升空间,数字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数字底座”也正不断夯实。2022年全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9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18.7万座,5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74.7%,全省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447.3万户,排名全国第二,城乡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
牢固稳定的基建底座成就江苏的辉煌昨天,向“数”而行的江苏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江苏密集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发布实施《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发力数字经济,江苏有格局,有布局。
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网络强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建设“数实融合强省”。赋能聚力,前景广阔。江苏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5%左右,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以“数”为路,推进“数字转型”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工信部2023年8月公示的“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中,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hiot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的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双双入选。
10月11日,第十七届通信产业榜—2023年工业互联网100佳揭晓。由扎根江苏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南京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度入选,位列总榜排名第13。目前该平台实时用户高达4万多家,接入200多万台工业设备,积累2000余个工业模型,为工业制造企业数智转型、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支撑。
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作为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着力点,江苏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有3万多家,形成了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江苏全省制造业比重的70%。
领潮而行,百业互联。截至2023年5月底,江苏累计组织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738个,在数据采集感知、智能物流、安全监控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8个,服务全国企业近16万家,标识注册量、解析量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50%以上。
江苏正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市场服务等转型需求,加快省市两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资源池建设,聚合智能装备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优势资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集成服务,加快培育一批深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型服务商。截至2023年8月末,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3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50家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35家。
同时,云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提速,助力江苏制造“数字化转型”更上一层楼。省工信厅数据显示,1-5月,江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5309.6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收入1137.9亿元,同比增长12.5%,高出全行业增速5.1个百分点;基础软件收入、云服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0.7%、32.4%、46.8%、15.6%。
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孕育着巨大发展潜力。江苏在这一块同样亮点纷呈。10月8日,位于昆山开发区的苏州昆山元宇宙产业园开园,首批包括亮风台、硅基智能等元宇宙头部企业在内的32家企业集中入驻,未来将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全力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加“数”奔跑,迈入“数智时代”
目前,江苏网民数量超过6800万,平均每天用网超过5.4小时。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智”享生活的丰富场景“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数字红利。
阳澄湖畔,5G专网覆盖的蟹塘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分析数据,一旦遇到异常便动态预警;沭阳县花木基地里,农民手里的盆景通过直播被卖到全国各地;在南京,远程会诊将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智慧中医云平台可辅助诊疗,为医生看病开方提供参考;在无锡,自动驾驶小巴定时定点接驳高铁站和大型居民区的短途客人,提前至少50米识别前方路况,自动接收道路灯柱发出的避让警示……从智慧城市到数字社区,从智能产业到数字产品,数字触角延伸至江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拓展着智慧便利生活的边界。
2023年以来,ChatG PT持续火爆,掀起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热潮,大模型新产品进入“井喷”阶段,苏州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ArynGPT大模型脱颖而出。这款面向英语教学行业应用的百亿参数专用大模型,能进行适合中小学英语学习的各种主题口语对话训练,并能细致从语义语篇角度批改作文、组卷命题。目前该产品已服务300多个城市,35000多所学校,以及3500多万中小学生。
数字脉动同样涌动在广袤乡村。作为国内领先的面向下沉市场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和服务平台,总部设在南京的汇通达网络让不少乡镇小店甚至“夫妻店”重焕新生。尤其是发布的“千橙数字人”在内的汇通达AI+场景,针对不同客户的使用场景展开训练、学习,在智能文案的能力上接入汇通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丰富的数据储备让用户获得更加智能、便捷的使用体验。截至2022年底,汇通达已覆盖21个省、2.38万个镇,服务20.6万家乡镇零售系统、上千家产业链品牌工厂。
信息技术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县级涉农电商产业园101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物流快递网点全覆盖,全省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为帮助农民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江苏省深入开展“e起致富”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农产品电商“万人培训”、农民用网等活动,让农民们更快更好拥抱数字生活。
数字化对民生保障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10月7日,江苏发布《2023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公示名单》,一码通行——“苏服码”应用等80个项目入选。加快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江苏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省市县三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4%。
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数字”的活化,构建了“智慧”生活的新格局,更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