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援法议事工作室”齐头并进,为乡村振兴增添法治亮色。
老支书调解室,法治乡村的“和谐号”
在常乐镇颐生村“老支书工作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且喜两家共平善,欲倾四海洗乾坤。”这是张謇先生宅院大门上的春联,不仅展现了张謇先生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张謇仁厚和睦的家风。颐生村“老支书工作室”本着传承张謇家风,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的目标,充分发挥老支书人熟、地熟、情况熟、业务熟的优势,开启“家门口”解纷新模式。“老支书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把群众的小事当成事”“把邻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调解土地纠纷等“老大难”问题上取得了积极成果,让很多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村内,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为乡村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法治乡村的“名品牌”
“法律明白人”是村民群众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是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海门各区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等资源,建立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如“杨大姐工作站”“老兵张琰工作室”“徐氏法律明白人站”等,在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积极作为,进一步夯实了乡村依法治理根基。这些“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各自熟悉领域的专长,积极发挥着“法律明白人”的作用,为法治海门建设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援法议事现场
援法议事工作室,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自援法议事开展以来,海门区持续创新援法议事新模式,做实乡村治理,让人民群众幸福满满。常乐镇官公河村积极打造援法议事工作室,创新提出“随时议、随处议”特色做法,总结提炼出“五事工作法”,即组长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创新办事、定期评事,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力争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早解决、快解决;对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村居公开栏、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将商议结果公开,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定期对商议结果进行评价,确保议定的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如“建造样板房厕所,带动老百姓实地查看”、“实行村民沟河承包放养鱼苗”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议题,不仅解决了众多矛盾,更是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法治支撑。(文/图 崔凌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