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湖 (镇江市文广旅局共供图)
西津渡 (镇江市文广旅局供图)
焦山碑刻 (镇江市文广旅局供图)
锅盖面 (镇江市文广旅局供图)
焦山碑林 (镇江市文广旅局供图)
镇江博物馆 (镇江市文广旅局供图)
如果给镇江一个亮眼坐标,“江河交汇”当仁不让。江,指万里长江;河,指京杭大运河。正所谓:长江西来,运河南去,交汇镇江。
1954年6月,宜侯夨簋在大港烟墩山出土,将镇江人文历史提升至3000年以上。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当然具有诸多文化特征,其体现在空间上、山水上、诗词上、大爱上、诚信上、美食上、书法上……
让我们漫步镇江,品读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江河交汇,大美风光金山湖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陈亮在镇江写下《念奴娇·登多景楼》。这大约是较早具有“名片”色彩、描写镇江空间位置的诗句。
而在宋宁宗嘉泰四年,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时,就写下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名句。
无论是“名片”还是“名句”,其实说的都是现在的金山湖。2005年,镇江将长江内江与“散落”在旁的金山、焦山、北固山,打造为8.8平方公里的大美金山湖。
傍晚时分,资深摄友翟小云来到金山湖南侧滨江路上,抓拍金山湖夜色美景。隔三差五拍摄金山湖美景,已成为翟小云10多年来的习惯。
金山湖美景引得众多市民点赞。市民于先生把金山湖称为“三星拱月”——“三星”指三山,即金山、焦山、北固山,“月”指金山湖,并吟诵道:“才饮第一泉水(指金山),又观第一江山(指北固山);湖上满眼风光(指金山湖),飘来江中浮玉(指焦山)。”
特别值得期待的是,2022年《“三山一湖一渡”旅游规划》出炉,旨在整体打造运营中国·镇江金山湖旅游度假区。
朗空、静水、花草、湿地、栈桥、飞鸟……江山相映,山水一色,这就是大美金山湖。
城市山林,满眼风光北固楼
镇江,不仅有“江河交汇”,还有“城市山林”——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每逢节假日,众多市民都喜欢到城南的南山走走。早在北宋,书法“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也喜欢到南山走走,并题写了“城市山林”。
穿行于绿竹翠柏之中,但见古藤老树,百鸟鸣啼于树杪,黛瓦隐现于山间……抬首,“城市山林”见于牌坊之上。喜欢文学并出版《梦回汴梁——细说大宋三百年之北宋篇》的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王涛说,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的乐园,南朝刘宋隐士和艺术家戴颙,梁代文学家萧统、文学理论家刘勰,北宋大诗人苏轼、理学家周敦颐等在此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迹,他们留下《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爱莲说》等。
何以称“山林”?因为镇江山多。王涛说,235座山体星罗棋布,63条河流穿城而过,“南山北水”的城市形态,造就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的独特风貌,也让镇江拥有了“城市山林”“山水花园城市”“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
在镇江,山也是景。不说“满眼风光北固楼”,去宝华山,体验森林氧吧;去茅山,可祈福好运;去十里长山,领略千年书法;去圌山,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
诗词之城,跟着书本游镇江
“《全唐诗》《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宋朝时有340余位诗人、词人在镇江留下名篇;翻一翻入选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文,江河交汇的镇江在城市中独占鳌头。”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他撰写的3篇品读镇江“千字文”之一——《镇江大地·诗意栖居》中说。
镇江,在诗词里:“寒雨连江”之日,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遥想着“洛阳亲友”,当见证他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在北固山巅,辛弃疾感叹镇江之大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节,皎洁“明月”催促着王安石往归故里……
在镇江,诗词血脉千年流淌,喜爱诗词的人们乐在其中。网友“尽色”,一位喜欢诗词的普通市民,他认为镇江诗词之光在中国诗词史上还不够“闪光”,于工作之余考证出《双星交汇镇江,成就中国词坛高光时刻》:一星是辛弃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星是姜夔,写下《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诗词,还为镇江旅游代言。北固山景区办公室主任王智慧说,2016年起景区就推出“跟着课本游北固”——小记者北固山采风活动,跟随《次北固山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北固山》等诗词的视角,小记者们零距离体验北固山厚重的文化内涵。
再过5个月,第36届“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将举行。多次参加阅卷的鲍明成说,“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本质上是“诗词之本”在镇江的延续。
水上运河,灯火沿流一万家
夜晚8点的镇江古城,华灯璀璨,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有的酌酒,有的对歌,有的下棋打牌,有的挥汗健身……市民朱先生从西津渡码头登上水上游轮,感受古运河之“灯火沿流一万家”。
镇江文旅集团于2022年推出“古运河水上”旅游线路。“镇江段古运河是苏南运河重放异彩的‘文化旅游长廊’,更是古韵之河、休闲之河和生态之河的核心所在。”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振说,“古运河水上”旅游线路既是连接南山北水的一条航线,更承载镇江古城以水而兴的历史文脉。其分为古运河水上“遗迹游”,人们可感受江河交汇地的变迁,领略古商市井、运河古道、宋元粮仓等遗迹风貌;古运河水上“生态游”,河道两岸坡谷悠长、林木葱郁,途经古运河精品景观带,以“郊野地园林”为意趣,串联水上集市,让人们感受“舳舻转粟三千里”的繁华胜景;隋唐大运河“千秋游”,以诗词、历史文脉为载体,带人们深度体验古运河文化廊道,感受“十二景”中的历史文化及景观特色,见证城市的发展。
与古运河线路关联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在运作之中。正在推出的“大运河文化市场”非遗文化集市,以手摇船为集市摊位,在传统集市基础上融入非遗文化、增加小食餐饮等。沿线增设古运河“茶摊”,让市民游客在鼎沸中感受烟火气息、在阵阵叫卖中寻找古城镇江的生活轨迹。推出“运河人家”等特色餐饮服务,以“下午茶”“冷餐”为主,配套古琴演奏、扬州评话等互动体验。培育古运河夜游体验产品,把科技、光影、“微演艺”和水韵、生态、业态相结合,构建古运河夜游集散地等。
到镇江,“水上夜游”正成为一种时尚。
大爱之城,满城尽飘黄丝带
7月11日上午,“匠心传承 童享非遗”镇江职工子女暑期“小小传承人”非遗公益实践活动开班。在镇江市总工会副主席殷利民看来,这是“大爱镇江”传承的具体体现。
“大爱镇江”这一公益品牌深入人心,缘起于16年前那个温暖冬日的爱心接力。当时,热衷公益的江苏大学学生陈静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救治费用一时难以筹集。2007年1月,镇江市委宣传部和全市8家网站同心协力,组织开展了“飘舞的黄丝带”大型募捐义演活动,上千名志愿者端着捐款箱穿梭在大街小巷,向捐赠的市民送上一根黄丝带。一时间,“满城尽飘黄丝带”,短短一个月共为陈静筹集到70多万元善款。次年11月,带着满城关爱的陈静离开了人世,陈静的父亲又把未用完的善款捐助出来,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从此,满城倾力、公益救助的爱心征程在镇江开启,16年来薪火相传、越燃越旺,“大爱镇江”的暖流一直在这座城市流淌。
其实,“大爱”精神镌刻在镇江基因里。南朝宋齐年间,镇江就设有“平常仓”,广储米棉;南朝昭明太子读书台,见证了萧统卧听竹林萧萧、起而赈济灾民的善举;南宋中叶,镇江府刘宰开了中国历史上私人设立粥局赈济灾民的先河;西津渡在南宋时期设立了长江义渡,到康熙年间成立了京口救生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清末民初,冷御秋、陆小波、严惠宇因乐善好施、造福桑梓,被誉为“镇江三老”……
大爱,在镇江接续相承。赵亚夫、糜林、张雅琴……一批批“大爱人”接续前行、聚沙成塔。他们中间,年过百岁的姜佩芳不改本色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根乡土的李治顺因地制宜,在青草地上踏出康庄大道,助“北大荒”变成“绿银行”;顶级专家包信和心无旁骛二十春秋,聚焦微观世界,在纳米之间拓展新天地、赋能产业革命……
季子挂剑,诚信一诺逾千金
出镇江城向南约60里,有一个古镇——丹阳市延陵镇。这个镇上的九里季子宗祠季子庙,可谓天下闻名——这个季子,就是历史典故“季子挂剑”中的主角。
在延陵人心中,季子是“诚信”的代名词。说起季子,延陵人极为自豪,侃侃道来:季子,名“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季札出使鲁国,途经徐国,徐君喜爱季札的佩剑,有心索取,却难于启齿。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意,决定把剑赠送给他,但因佩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只好待其归来了此心愿。不幸,其返回时徐君已死,季札为兑现内心的许诺,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走了,“这是真正的诚信一诺逾千金。”
诚信之花,如今在镇江遍地绽放。在镇江新区大路镇小港村,一则诚信故事数十年流传:一位村民因车祸致残,为减轻家中负担,便开了一个小超市;因为他腿脚行动不便,前来买东西的村民都是自己取货、自己找钱。2004年有媒体以《“不差钱”故事延续17年》为题报道此事。
打造诚信之城,镇江一直在行动:开展信用提升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推出《诚信经营承诺书》,让诚信成为自觉;建设信用修复机制,在全省推广;建立经营主体退出机制,维护信用价值……
美味珍馐,晨起一碗锅盖面
许多镇江人的一天,从一碗锅盖面开始。
早晨7时左右,市民鲍先生来到幸福面馆。2分钟后,店家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腰花面端到他面前。
“锅盖面究竟源于何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成为镇江一张美食‘名片’。”镇江市锅盖面协会会长刘斌说,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吃面。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得到乾隆夸赞,之后“锅盖面”美名远扬。
与锅盖面齐名的,还有肴肉、香醋,它们并称“镇江三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面煮锅盖。
在镇江美食界小有名气的“小李探花”,与他人合作出版了《镇江味道》一书。在“小李探花”看来,说镇江在美食里,不是随口说说,自古就有出处:当“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拼命吃河豚;梅尧臣不让苏东坡,“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如果走遍镇江,各色美食香味扑鼻:鲥鱼、鮰鱼、刀鱼,扬中河豚,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茅山老鹅,东乡羊肉,东乡长鱼汤,宝堰红烧甲鱼,延陵鸭饺,蟹黄汤包……怎一个“馋”字了得。
大字之祖,文旅品牌《瘗鹤铭》
书法爱好者可以说有两处地方必去:一处是西安,那里有名动天下的西安碑林;另一处是镇江焦山碑林,这里有大字之祖《瘗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众多书法达人眼里,焦山碑林之“仙”当是《瘗鹤铭》,他们隔三差五与同好赴焦山碑林手摹心追。
古时,镇江是长江入海口。焦山处于江中,故有“江中浮玉”之称,因有了《瘗鹤铭》,也被誉为“书法之山”。
过渡,上岸。不多时,便来到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分为摩崖和碑林两部分,现存重要摩崖石刻80多处,藏碑500余方。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潘美云介绍,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峭壁,绵延两百余米,气势磅礴,现存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壮观亭址瘗鹤铭》《米芾题记》《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焦山碑林历史悠久,北宋时建宝墨亭,收藏王涣之集王羲之书的经幢及宋刻《瘗鹤铭》;明代改建为宝墨轩,藏碑渐丰;清代以后,碑刻不断充实,蜚声江左;1988年扩建,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瘗’是埋葬的意思,‘瘗鹤铭’就是埋葬仙鹤的一篇铭文。现存《瘗鹤铭》石刻系由5块残石拼接而成,计93字,其中11字不完整。某种层面上,《瘗鹤铭》是镇江的一张名片。”焦山碑刻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傅飞燕说。有人认为“瘗鹤铭”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也有人认为是南朝陶弘景或唐代王瓒、顾况、皮日休所写。
2023年以来,焦山碑刻博物馆策划并开展了“‘打卡’瘗鹤铭”系列活动,进一步放大其名片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近年来,镇江倾力打造“书法之城”艺术新名片:连续两年举办“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成功举办首届镇江“瘗鹤铭奖”书法展、全国刻字名家书法刻字邀请展、全国第四届硬笔书法家大书法作品国展、宁镇扬泰四地书画精品邀请展镇江巡展等。同时,组织开展了首届书法公益培训班、第一期全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书法艺术普及“六进”等书法培训活动。 (新华日报 作者 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