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发布2023年重点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 金融“大手笔”,激发科创“大能量”
为加快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全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7月13日,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专项对接会在南京举行,“政银合作”“银区合作”“银企合作”集中签约和授信,并发布2023年重点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
“科技—产业—金融”深融加速
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鼓励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中,把加强和优化科技金融供给作为打造科创生态的重要内容,对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等部门共同主办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专项对接会,旨在共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携手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将紧扣新出台的‘行动方案’,着眼创新全链条、企业全周期、要素全贯通,支持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主阵地,全力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创新良性循环。”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将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金融深度合作;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出金融供给侧发力;聚焦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推进科技金融改革试点。
目前,江苏省拥有“硬科技”属性的科创板上市公司105家、稳居全国第一,全省银行机构开发推广的科技信贷产品超过100个。“我们有基础有能力也有责任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邱志强表示,将加强流程再造,着力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聚焦企业需求,着力加强科技产品服务创新;遵循金融规律,着力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大手笔”加强科创金融供给
江苏自2011年成为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以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科技创新基础雄厚、金融资源集聚的优势。新华日报记者从对接会上了解到,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502亿元,同比增长27.37%。
此次举办对接会,江苏省再次“大手笔”加强科创金融供给,发布2023年重点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现场,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国家级高新区、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深入对接,开展多项合作:省科技厅与12家金融机构“政银合作”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国家级高新区“银区合作”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企业“银企合作”授信。
“无锡高新区拥有广阔的产业蓝海,科技创新氛围浓厚,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空间巨大。”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国栋表示,江苏银行多年来积极支持无锡高新区现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创业。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全方位、更紧密合作,加大对无锡高新区“6+2+X”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创新主体、高能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金融支持,加快高效能创新生态打造,推动无锡高新区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探索金融服务科创新路径新模式
当天的“银企合作”集中授信仪式上,12家江苏优质科技企业现场获得授信近100亿元。
2011年成立的云创大数据,核心业务是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属于典型的“轻资产、重研发”企业。该公司财务总监沈诗强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公司初创期曾一度受困于研发经费不足,2013年南京银行为其提供2000万元无抵押物纯信用贷款,之后逐年增加授信额度至8000万元,为公司长期开展科技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云创大数据成功上市,年均营收增长率超过50%,净利润增长率达70%。
“我行于2021年9月就成立了科创金融服务专班,今年3月又升级成科创金融中心,目前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贷款授信覆盖率已达60%,对带有‘科创’标签的重点客户贷款覆盖率也达到了30%以上。”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仇高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好科创金融工作,为科创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金融服务,加强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打造范围更广、合作更密切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江苏银保监局持续推动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设立科技金融特色机构或组建专门科技服务团队。目前,全省共设立43家科技支行,主要银行保险机构还组建了科技金融中心等专门机构,初步形成了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江苏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周盛武建议,各银行机构要结合科技企业特点,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同时,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助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形成本机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拳头产品和响亮品牌。(新华日报 记者 蔡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