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子下田插秧 感悟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6-21 18:15:3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月初夏,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悯农》回响在无锡宜兴市金兰村的稻田,而吟诵这首古诗的正是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学子。他们脚蹬胶鞋、手持稻苗、弯腰低头,在满是泥淖的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

  田边自发聚来的村民们热情当起了老师,“你拿得太多了,一次拿六根就行”“手要拿住根部,往泥里扎深一些”“别担心,明天稻苗会自然长出新根”……一场生动的中国国情教育,在村民与国际学生合作劳动的田间拉开帷幕。

稻田课堂、农民“导师”——下田插秧感悟中国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图片 3

活动合影

  稻田即是课堂,农民也当“导师”。金兰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不仅宜居宜游,最具特色的便是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农田,在生态田园建设中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与国教院同学们亲切座谈前,他还在农田里与村民们一起干活。他同村民们成为同学们下地插秧的“第一导师”,拿苗、弯腰、扎地、起身,动作干净利落、熟练流畅。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蒋仲良示范,并模仿着蒋仲良的动作,纷纷步入稻田。

稻田课堂、农民“导师”——下田插秧感悟中国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图片 2

学生们下田插秧

  “光是靠人种地还是不行,人会老,老了就种不动了,所以我们要让高水平技术落地到农村。”面对现实,蒋仲良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时代的思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留住人才,才能向高科技、现代化迈进。”同学们拿着手中的秧苗,随着多次反复的练习,动作愈加熟练,不一会儿一小片绿油油的稻秧便立在田间。看着自己的成果,感受着汗水从脸颊划过的欣慰,大家真切体会到中国的乡村振兴,不仅是靠人力的推动,更是用沾满泥沙的鞋丈量出来的、用紧握农民的手规划出来的、用家国情怀的心奋斗出来的。

稻田课堂、农民“导师”——下田插秧感悟中国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图片 5

揭牌仪式

  为不断推进中国国情教育走深走实,打造国际学生感悟中国乡村振兴创新课程模块,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把课堂搬到乡间稻田,真正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学院在金兰村挂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学生研学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蒋仲良为国际学生校外实践指导专家,并向金兰村捐赠图书。宜兴市芳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曦与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挂职)姚缘共同为基地揭牌。

稻田课堂、农民“导师”——下田插秧感悟中国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图片 4

向金兰村捐赠图书

  6月16日,来自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学生们组成的“艺‘述’中国——当代中国故事全球讲述者”创新团队,在插秧劳动中感知中国乡村振兴,在美丽田园间讲述切身感受的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6月21日,创新团队赴盐城市,参加由盐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盐城特色文化街区夏季嘉年华”,继续探寻中国故事里百滋百味的人间烟火气。(文/图 王梓秋 陆天昊)

编辑:高一芳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