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陈超然
“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品茶时,我俯视着各样的人生。”1991年,画家佘玉奇一篇《人生如茶》的散文被《读者》杂志收录,后经多家媒体转载,一度被评为“21世纪最经典散文”,文笔老练,内容清奇,很难想象彼时的佘玉奇年仅27岁。
佘玉奇,1964年10月生于江苏南通,是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评委库专家、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第五届美协常务副秘书长、江苏省美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专家库成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副会长、江苏省紫金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文化基金获得者、江苏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的书画展并获奖,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尽管无数的光环与头衔加身,但他似乎对画家和作家的身份更具认同感,近日,他接受国际在线江苏频道的采访,围绕其从师学艺、美术创作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形而上”与“形而下”统一的美术创作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无形的,而“器”是有形的。佘玉奇谈及美术创作,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形而上与是形而下,所谓“形而下”,便是美术创作的技法,集中体现在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经过反复锤炼,每个人都能达到技法和章法成熟的境界;而“形而上”是对具体的客体的抽象和超越,当掌握了笔墨技巧以后,再赋予了作品人文思想,画作就有了温度,就有了生命。当艺术家的创作脱离了单纯的方法,上升到诗意的高度,那创作就会胸有成竹,笔墨就会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思想也会天马行空。
佘玉奇从小跟随刘子美先生学习绘画,其为“南通现象”的生发者,他的学生中不乏里面有世界级大师旅法画家赵无极,著名演员赵丹等。他跟随子美先生学习的时候才8岁,一直到18岁,整整学习了10年,在学习用笔、用墨、用色的基础上临摹了许多范本。
高中毕业后,佘玉奇投笔从戎,先在北京十年,又在江苏十年,历任电影放映员、排长、总队保卫干事,调江苏后任宣传干事、政治协理员、支队副政委。转业后,佘玉奇至江苏省政协从事文字工作,最后调至江苏省美协任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公务。
圈内或外界习惯把佘玉奇归为“新金陵画派”,而他则认为自己只是受各家影响,“我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人,我不是哪一个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我没有专门去思索某一个家或者某一个派,子美先生教我基础的画法,打开了我进入美术之路的大门。”
评论界的学者认为佘玉奇的画里面不仅有笔墨,而且每一幅画都有主题,都有对应的诗词、故事。他认为,创作仅有诗意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哲学的思辨力,所谓哲学的思辨就是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作品的方与圆,黑与白,浓与淡,虚与实统一,才能生动。
佘玉奇也擅写作,尤善散文。他从军及转业后的工作大多与文字打交道,其善于思考、读书广博、写作勤奋,他的写作题材丰富,思路开阔。清代范玑有言:“作画与作文同法。”对写作同样善于把控,所以佘玉奇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作品立身,为美术家服务
佘玉奇作品特别注重时代性,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美术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美术家,要为美术家服务,作品不仅是用来收藏,也是用来悬挂的,所以要大中至正,有庙堂之气,要体现向上、向善的能量,反映时代变化和人民幸福生活,这样才能专家认可群众喜欢,所以他的画能够悬挂在国家重要场所,给人带来美好的向往。
长期在美协行政岗位上主持工作的佘玉奇,与大家做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与中国美协举办四五个国展和一个论坛,还设立了江苏美术奖,这些平台为广大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平台和机会。“美术协会不应成为少数精英的俱乐部,而应该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的平台。”他为美术家和爱好者参展参评打通绿色通道:一是让各地美协机构推荐作品,二是让作者直接投稿,让所有画家包括新文艺团体的画家能够参加公平竞争,发现了一批人才,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佘玉奇说,大家如果都能爱惜人才,就会营造出一个人才辈出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好创作平台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关于“绿色通道”的设立,佘玉奇费了很多心血,据他介绍,工作流程一般是:画家将自己的作品寄到组委会,组织评委对其进行评选,这些通过绿色通道选送的作品,与各地美协推举的作品一起参与最后的评选。“通过这样的工作方法,我们发现了许多人才,也推出了许多精品力作,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就是最好的例子。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体制外画家作品入选,有的甚至获奖了。”
“所谓的美协就是党、国家、政府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不是一门一派的门阀所把控的‘俱乐部’,应该是大家能展示才华的平台。”
“我们作为画家还是要看画,而不是去看他的身份与过去的成就。”如今的佘玉奇虽然已经不再分管美协的工作了,但他仍旧期待相关领导和部门能够着重考虑人才的发现和挖掘,让大家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回馈社会,反哺家乡
佘玉奇始终认为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人民是艺术家的欣赏者。艺术要回馈社会,反哺人民,当江苏盐城发生风灾,佘玉奇组织画家捐画,通过拍卖,获善款370万,建两座文化艺术中心。
佘玉奇是南通通州十总镇骑岸人,2020-2022年期间,他曾联系江苏省慈善总会,拿出原本为北京荣宝斋展览而准备了三年的精品画作,举办了“此心可鉴——佘玉奇慈善义购画展”。收藏家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共筹得善款209.3万元。佘玉奇将其中的100万元捐赠给骑岸卫生院,其余则通过省慈善总会捐赠给两家基层卫生院。
他说,自己能有今天的进步,离不开家乡的培育,骑岸这个千年古镇也给了他创作的养分和灵感,“我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我少时就住在骑岸卫生院附近,基层医院承担了服务周边群众医疗卫生的责任,但条件有限,希望这笔资金能对家乡的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据了解,佘玉奇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有“最有爱心的书画家”之称,曾获评“2021年度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过去的30年里,他一直关注、支持着骑岸老街的保护修缮。“作为一名党员、一个新时代的画家,反哺社会、回报人民是应有之义。有生之年,我还要为家乡的养老、文化惠民事业再做点事情。”
佘玉奇的一生就仿佛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沸腾的人生历经尘世浮华后淡然自若。(文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