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江黎里古镇坚定文化自信融入国家战略 “水乡明珠”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黎里古镇 张朝阳 摄
江南多水乡,水乡多古镇。苏州的河流水网纵横交织,造就了星罗棋布的古镇群落。镶嵌于太湖之滨、大运河之畔的吴江黎里古镇,地处江浙沪交汇的金三角腹地,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既是一颗历史底蕴深厚的“水乡明珠”,也是一扇透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窗。
春日暖阳万物生,岁月沉香悦时光。船行黎川河,两岸黛色瓦楞、老宅林立,吴侬软语声声入耳,江南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漫步老街巷,创意咖啡、潮玩手办、数字展馆随处可见,国际范同样被生动诠释——古韵今风,江南文化在黎里古镇“鲜活生长”。
日前,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在黎里古镇举办,为古镇未来发展指明路径。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中的重要一员,黎里乘着国家战略发展东风,激荡着无比充盈的文化自信,以“国际·生态·艺术”为定位,高水平推动长三角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共同保护与联动开发,用“创新之手”助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让“水乡明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
主客共享 江南文化在古镇“鲜活生长”
古镇,凝结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乡愁。古镇不仅是展现给游客的产品,更是本地居民幸福生活的场所。
走在黎里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抬眼所见是连绵的廊棚。披檐式、人字式、骑楼式……形式多样的廊棚,在江南水乡古镇中独树一帜,有着“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的实用和诗意。“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清代袁枚的诗句,描写的就是黎里廊棚的场景,展现着江南水乡人家的生活智慧。近些年来,黎里古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廊棚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修复。
老街上,“巧君秤”是一道别样风景,小小的店面宛如手工秤的小型展览馆,精美复古的秤寓意着“称心如意”。“做一把杆秤要上百道工序,我现在每天还可以做一把!”店主陈巧君是土生土长的黎里人,也是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里杆秤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基本上每天都会坐在店里制秤,让游客近距离了解一杆秤从木胚到成品的全过程。她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杆秤不再是生活的刚需,但也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在古镇上开设这样一家小店,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这门手艺,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原汁原味留存古镇古意,黎里不仅用心用情用智保护修复好弄堂、河埠、缆船石等文化遗产,还要保留住古镇原有的生活气息。在市河边、廊棚下、弄堂口,时不时能看到坐在藤椅上的本地居民悠闲地晒着太阳,不少老年人带着孩子在古街上遛弯。如今,仍有近4000名居民住在古镇,古朴而鲜活的生活怡然自得。
行走古镇,邂逅一段段江南故事的同时,也经常能与现代潮流撞个满怀。一家时尚新颖的DLOCKER品牌快闪店格外吸睛,集合Mr.Sun大圣、西游潮玩、相天君、香橙君等系列原创IP,吸引了众多游客进店打卡。作为该店的运营方,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旗下大地亿象副总经理钱霜介绍,以潮玩新业态形式入驻黎里古镇,是大地风景探索古村镇遗产活化的一种方式,希望能为古镇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时尚咖啡店和精致茶楼邻街牵手;荆歌会客厅、繁花书房、方志书州驿站等活动不断;智慧旅游的元宇宙产品推介、新能源汽车展、国漫IP展精彩纷呈……黎里主动探索空间载体,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在古今对话、中西交融中绽放新生,让江南文化在古镇“鲜活生长”。
黎里古镇通过有序与适度的商业化、本地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原真性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效耦合,让文化贴近生活、旅游回归生活,使游客和居民共享生活在江南水乡古镇的静谧与美好。
激发活力 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时代内涵
“整个江南古镇,特别是以苏州古镇为代表,包括黎里在内,走在了前面,它们创业经济发展,创新与国际接轨。”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张鸿雁认为,在精准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精准开发,如何使苏州的古镇成为世界的古镇,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论题。
正如张鸿雁所言,黎里古镇先行先试,守正创新,一方面挖掘传承在地文化,原汁原味展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生活美学;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各类数字技术,引入新兴业态,吸引驻地创客,创新讲好新时代的江南故事,为古镇发展注入时代内涵。
湖边泊着的渔船、船头立着的白鹭、铺撒开来的渔网……步入位于黎里老街的“廊棚下照相馆”,《黎里渔业村真实影像展》正在展出,一幅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现了古镇的真实当下。这些作品来自“80后”生态人文摄影师孙晓东,他对江南水乡风情十分着迷:“黎里河埠上的缆船石,最能诠释水乡人的生活方式,我热衷于用这样小而美的东西去呈现一种生活状态。”苏州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蒋月华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廊棚下照相馆”是一个常态化运营项目,每年会邀请不同摄影师驻地创作,拍摄有关生态、人文、非遗等主题照片,记录下黎里古镇的传统文化以及百姓身边的人间烟火气。
如何让江南文化更立体多维呈现?数字化是有效路径。在最新发布的长三角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十大创新案例中,《黎里古镇柳亚子纪念馆的创新性保护与应用》榜上有名。在纪念馆展厅内,不仅可以参观到很多实物和图文资料,而且能观看到通过数字技术复原的历史场景,让观众能直观地了解柳亚子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民国南社文化。
除了提升国保单位柳亚子纪念馆的展陈,黎里还将省保单位周宫傅祠改建为吴江崇德教育馆,并引入徐悲鸿艺术馆、锡器博物馆、江南民俗博物馆等艺术博物馆,以多元“活化”加强对江南水乡古镇价值的阐释。
此外,黎里还创新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持续激发古镇发展的活力。目前,黎里连续多年举办梨花文化节、“民间世博会”中秋显宝、“禊湖秋月”等活动,不断用新创意、新技术打造升级版,使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多样化的江南文化生活场景。“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黎里手机纪录片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的纪录片业界精英、行业资源。据悉,今年黎里古镇将结合南新街沈宅大厅、德心堂等文保古建的保护利用,推动黎里纪录片产业基地建设。
以水为媒 农文旅融合点亮“诗与远方”
江南的水,串起了长三角各地的生态亮点、文旅景点、商业热点,更多好风景应运而生。以水为媒,黎里借助太浦河、市河及支线水系,积极拓展古镇外围空间,串联起古镇、湿地、乡村等,构建农文旅融合产业网链,高水平打造传统文化体验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使江南水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向往的“诗与远方”。
以黎里古镇为原点,一幅农文旅融合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运用时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搜“苏州小众打卡地”,一定有“曲水善湾”的身影,它不仅是一个位于黎里镇鼋荡周边的乡村综合体品牌,还是环众家荡村庄区域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乡村振兴样板。“曲水善湾”的首个建成项目“水杉居餐厅”荣获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让这一湾建筑群火速出圈。
“水杉居”傍水而建,外形设计以水杉树为灵感,四周则采用通透的玻璃墙,在有阳光的白天,湖面的波光可以轻易反射到屋顶,形成摇曳斑驳的光影,而夜幕降临,室内的灯光又可以穿透屋顶,仿佛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给人以极其浪漫的体验。
“看到村子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热闹,特别开心!”今年56岁的庄其妹是本地村民,她笑着告诉《新华日报》记者,“曲水善湾”迎来好多游客,现在她也不去外地打工了,在家门口打理菜地和鱼塘,每月就能拿到3000多元收入。
“曲水善湾”附近的鼋荡慢行桥,也是长三角知名的网红打卡点,这座桥一头连着黎里镇,一头连着上海青浦金泽镇。清澈见底的湖水,拂面而来的微风,旖旎多彩的风光……漫步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在这座桥上,还能时常遇到不少沪上来的近邻。“从沪青平公路自驾过来,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黎里景色优美,美食也不少,我们来玩过好几趟了!”来自上海虹桥的潘阿姨迈着轻松的步伐,搂着身边的两姐妹往黎里那头走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历史深处中一路走来的黎里古镇,有着足够的文化自信,从容应对各种发展难题,肩负更大的时代使命。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大舞台,古镇毫不怯场,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做好传承保护利用文章,在主动拥抱时代机遇中焕发出新的耀眼光彩。(新华日报 作者 张珺 龚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