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我们这十年】葛笑如:把思政课搬到“田野”里
2022-11-01 17:18: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小强责编:蒋硕

视频制作 陈超然 李妍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争气桥’。”

  “上世纪60年代,制造这样的跨江大桥需要高强度合金钢,当时在国内根本无法生产,国外也对技术进行了封锁,中国人民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

  在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葛笑如从大桥建设的时代背景和艰苦历程切入,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这一主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曲折、经验和思考。

  这一片段,是南京农业大学(下简称“南农”)思政课改革的生动缩影。

  葛笑如,南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年来,她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一名讲师,到今天成为了南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日,葛笑如接受了国际在线江苏频道的采访,畅谈她眼中的“非凡十年”。

  初见葛笑如,她满脸微笑,亲和但不失严肃,自信从容地展示着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努力做好‘经师’,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做好‘人师’,正己然后正人,育好建设人才。” 铿锵有力的话语间,流露着她对思政教育的无限热爱。

  十年间,葛笑如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过程。

  时针拨回到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葛笑如第一次登上思政课的讲台,当时教学大班最多可容纳180人,授课方式多为“照本宣科”,一节课45分钟都是她一个人在“输出”,课堂略显乏味。

  “现在,我们更多地进行专题教学,每个老师主讲自己最擅长的专题。专题教学不仅更能发挥教师之所长,而且更加聚焦,把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讲透讲深;同时,思政课逐步实现线上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有机结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南农改革后的思政课趣味性十足,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发展高度,来自改革力度。“十年磨一剑”,南农探索构建了“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新课堂”“三堂融合”的大思政课模式。

  在课堂上,南农采用情景展演、主题辩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翻转课堂、投屏互动、在线答疑、线上讨论等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抬头率高了,参与度强了,思政课的授课效果好了,“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也显著增强,信心更足,干劲更大。”葛笑如的满腔热忱得到了更多学生的回应。

  这十年,南农将思政课搬到“田野”、博物馆,课堂无处不在。

  将理论知识与身边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打造了“有意思”“都爱听”的“思政大餐”。

  “我们从过去的照着课本讲、对着学生讲,到现在把思政课搬到田野里、舞台上、场馆中、直播间,找数据,寻案例,说故事,讲道理,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进课堂里,把家国情怀植入青年学生的心灵里。” 葛笑如说。

  “大概2007年前后,我曾以《朝闻天下》节目为模板,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交流分享心得。”南农虽不是思政课改革的“拓荒者”,但葛笑如将时政加入教学的探索工作让课堂变得很“时髦”,“我们与各高校经常交流与互动,十年间,高校思政课改革都有丰硕成果,但是南农频繁开展现场教学,持续时间长,这是我引以为豪的。”

  “把城市当课本,把博物馆当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南农连续十年开展“思正杯”历史知识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走访百年南京,带领学生到中山陵、南京眼、梅园新村、雨花台、红色李巷、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南京长江大桥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南农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到各地农村开展田野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积极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葛笑如曾三次前往连云港市灌南张店镇小圈村扶贫调研,她说:“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在‘五方帮扶’力量的支撑下,完成了脱贫攻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工作,青壮年劳动力增加,也在激发小圈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2011年,南农马院恢复独立建制,走上了乘风发展的快车道。葛笑如说:“在江苏省级教改项目帮助下,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发展壮大,思政课正成为南农学生最喜爱的系列课程之一。(文 高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