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从道路坑洼改造到污水管网改造,从“三棚”整治到纠纷调解,南通市海门区把人民“枝叶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坚持法律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推动城乡290个基层“援法议事”场所、标识、活动覆盖率达100%。
法律说事,纠纷化解服民心。海门区在推进“援法议事”全覆盖中,将“说事”与法律保障紧密结合,推行“公共法律服务+网格”模式,发挥“网格+调解”优势,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法律服务网,组建了以“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为成员的村级法治调解组织,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海门区悦来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了土地租赁、历史遗留土地权属、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推动“援法议事”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五老”调事,和风细雨化矛盾。“有问题,找大姐。”杨大姐工作站自成立以来,通过宣讲相关法律规定,成功化解多起复杂疑难纠纷,深得百姓们的信任。除“杨大姐工作站”之外,海门区还搭建“党建小场心”“老兵工作室”等议事平台,成为村(居)民协商议事的“充电站”“法治图书角”“法治驿站”;并且广泛吸纳“五老”等热心居民参与,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三官一律”等对议事事项发表法律意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献计献策,推动人民群众由“观众”向“主角”转变。
群众议事,基层自治新活力。“通过让居民各抒己见,了解到真实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事情才能得到圆满解决。”这是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在推进老小区加装电梯运行,召开“援法议事”活动后总结的经验。海门区围绕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选取切口小、群众关注度高的议题,听居民说事、让居民议事、帮居民办事、邀居民评事、向居民晒事,高效化解基层治理难题,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享有者。(文 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