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忘嘱托,争做“标杆和示范”——连云港矢志不渝畅通新丝路 黄金物流通道纪实
11月11日,一列满载着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鸣笛驶出。这些货物将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被送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自2015年开行连云港至阿拉木图首趟中欧班列以来,连云港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4758列。山海之间,东西双向的货物在这条联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物流通道上川流不息。厚植开放基因的连云港,牢记殷殷嘱托,将“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蓝图一笔一笔绘成澎湃现实图景。
连点成线扩面,陆桥通道贯欧亚
11月3日,从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场站出发,装载江苏首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货物的集卡车队,经吉尔吉斯斯坦过境后,陆续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全程约15天。
“班列有效整合了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优势,对比之前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传统线路,新线路里程缩短近500公里,运输时间缩短了3至5天,整体物流运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恒泰供应链管理(连云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洋说。2022年1—10月,连云港上合物流园完成物流量5030万吨,同比增长37.9%。
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地的第一个实体项目,已逐渐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中哈物流基地在全世界首个实现了铁路装卸场站的智能化远程无人操控。“有了这两条铁路自动化装卸线,一个人可以远程操作3台龙门吊,集装箱装卸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在中控室,轨道式龙门吊无人操控系统调试主管陈俊仁边说边打开智能远程控制软件,输入一串指令,庞大的龙门吊便运行到目标集装箱的位置,进行吊运、提放箱。
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效应,中哈物流基地首创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一站式”订舱、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18项新模式,提高了全程物流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其中,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使中转作业时间节约75%,企业转运、仓储、装卸等费用节约60%;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混拼,有效解决了凑整发运有漫长交货期和等待时间的问题。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实现了海关、铁路、场站等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说。
依托“两基地”,连云港中欧班列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布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4个过境口岸,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至土耳其、波兰、德国和日中蒙、中吉乌等班列线路稳定运营,班列满载率基本达到100%。
“我们始终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发展。全力推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稳定供应链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连云港市发改委“一带一路”处处长侍华林说,如今,依托中哈海陆“双枢纽”,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的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运输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汽车配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扩大到建材、家居、机电、粮食、矿产等,并形成海铁联运、铁空联运、铁公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模式,以新亚欧大陆桥为轴心的物流链网进一步织密。以连云港港为出海口、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为中转平台、以班轮航线和中欧班列为运输载体的全程物流实现无缝衔接,港、航、路、园的陆海联运全程物流合作体系基本形成。
三十年矢志接力,从“桥头堡”到“强支点”
1992年起,连云港就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形成了很好的中亚集装箱过境班列运行态势,当年,经过亚欧大陆桥运输的货物中,有60%从连云港过境。从最初的“桥头堡”到如今的“强支点”,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踔厉奋发。
1992年12月1日,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划破长空,“东方1080”号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新建的集装箱码头火车站一路西行,开始了全长1万余公里的旅程,拉开了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运营的序幕。
“新亚欧大陆桥1990年9月全线贯通后,如何形成现实的运输物流?市里很重视大陆桥运输工作,成立亚欧大陆桥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口岸单位特别是外运单位具体实施大陆桥运输组织工作,赴国外考察调研能够发到中亚、欧洲的货源情况。”回忆当年班列开通情况,连云港市口岸办二级调研员崔万平说。
除了货源,铁路运输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1991年,我国7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管理试行办法》。“这个文件,是我们连云港着手起草的,获得了国家认可。”崔万平说。
但首列过后,直至1994年,连云港才发出第二列班列。“大陆桥刚刚开通时,知名度不高,加上协调不顺畅、货源少,很长一段时间乏人问津。”时任连云港市口岸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宝明回忆,“那时候有货才申请班列,沿途铁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组织运营能力比较差,班列通关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连云港港国际铁海联运业务的竞争力。”
1997年,铁道部开通了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集装箱运输过境“五定”班列,使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4131公里的实际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5天左右。随着政府对大陆桥支持力度加大,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该线路班列的运费较同行下降20%。2006年11月26日起,铁道部又推出运输的“新产品”——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直达快运班列,中国段实际运行时间再次缩短到4天半。“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发展,加上市场培育有了一定基础,班列知名度逐步提升,货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胡宝明说。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进出口贸易货主选择通过陆桥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崔万平说,短短4年内,新亚欧大陆桥的年运输量由最初3万多标箱上升至10万多标箱。
在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备战的办公室里,留存着许多研究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林备战从事国际陆桥运输研究已26年,“除了编写研究资料,我们也在组织和协调有关大陆桥区域合作方面的事情,积极参与承办大陆桥协调机制相关活动,连续6年参加大陆桥国际研讨会,2007年承办了分论坛,连续举办了四届物流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沿着丝路走出去,开放“朋友圈”不断扩大
从大陆桥运输到中欧班列,连云港的开放“朋友圈”不断扩大。连云港紧扣大陆桥走廊起点、国际枢纽海港等战略定位,放大“一带一路”海陆交汇枢纽优势,积极打造“区域性滚装件杂货进出口集散中心”,已跻身中国机械设备和车辆出口三大口岸行列。
11月9日,华轮泰图斯靠泊连云港港68泊位,1360辆沃尔沃、800辆上汽、536辆蔚来、347辆比亚迪……一辆辆汽车被运上轮船,发往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据统计,2022年1至10月份,连云港港车辆出口17.4万台,同比增长30%,滚装作业连续10个月创同期历史新高,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
沿着中欧班列跑出的黄金物流通道,连云港积极搭建平台,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2021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36.7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达307.4亿元、增长56.3%。
连云港加快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5年来,连云港对外贸易额跨越百亿美元台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突破百亿美元,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正式获批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落地运行,“一体两翼”四大港区实现开放全覆盖,双向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着眼未来,我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着力在做强开放型经济基本盘、推进载体创新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和服务重大战略四个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连云港市商务局局长、口岸办主任江行洲说。
日前,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一批海外仓和集装箱场站,园区两家物流企业还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3家知名物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互相挂牌海外仓。
2022年1—10月份,连云港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0.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增速达13.8%,进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六,增速较全省平均增速高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50.5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利用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独特优势,连云港不断提升服务效能。2022年以来,连云港海关通过简化原产地证书签证流程、启动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模式,大幅压缩签证时间,释放政策红利,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据连云港海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为出口至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货物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550余份,货值约2500余万美元。近年来,连云港深度融入上合“国际朋友圈”,积极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据连云港海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连云港市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04.9亿元,同比增长35.4%。(新华日报 记者 赵芳 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