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系列 老外在江苏丨伊万娜:南京会拥抱每一个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10-24 16:58:23

视频制作 李妍

  编者按:近期,江苏省友协与国际在线联合打造《我在江苏这十年》系列报道。报道以在苏外国友人的角度和视野,讲述江苏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江苏。本期专访的主人公是伊万娜(Ivana Davidovic),她以外教的视角,描述十年来南京的发展变化。

  人物介绍:伊万娜(Ivana Davidovic)来自塞尔维亚,今年42岁,来南京十二年,拥有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目前她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中美班担任教学主管。她秉承着“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信念,获得南京市“城市国际化紫金友好使者”称号、“南京外教好故事”演讲比赛卓越奖等。

  国际在线江苏报道(杨心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吟诵着徐志摩经典诗歌的伊万娜,优雅知性。

非凡十年系列 老外在江苏丨伊万娜:南京会拥抱每一个人_fororder_图片1

伊万娜接受采访 摄影 李妍

  在接受国际在线江苏频道采访过程中,伊万娜“地道”的言谈举止,都显露出她在南京生活十多年的痕迹。

  “南京的夏天确实热,和我家乡的天气很像,所以我没有任何不适应。”刚坐下,伊万娜就大方地谈起了她的家乡,那是一个热情的国度——塞尔维亚。

  成长于美丽的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东西欧的十字路口,让伊万娜从小对各国文化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中国文化,她在高中时曾报名过学校的汉语班。

  “我上的是全巴尔干半岛的第一批汉语班。”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她和同学有机会受到北京语言大学的邀请,真正来到她向往的中国。

  “那时候是1998年,我第一次来北京,它跟其他的欧洲城市完全不一样。”长城、故宫,还有满街跑的自行车、亲切的北京人,让她爱上了这里。她许下了高中时期的第一个愿望——来中国生活。

  这个愿望在她30岁生日前得以实现。

  2010年8月,伊万娜考上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愿来到中国学习、生活。“以前我学习中文的资源有限,学得很基础、浅显,而从中国老师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伊万娜补充道,“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读懂了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也被老舍、曹禺、余华、苏童的作品深深吸引。我想成为一名老师,让喜欢中国的外国人能有更多机会学习汉语。”

  从读完约1千字文章要1小时,到能读懂诗词、文言文,再到成为高校本科论文导师,伊万娜的教育事业愈发明朗。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曾为在华留学生上了《跨文化交流》这一课程,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伊万娜在南京目睹了国际教育一步一步地发展。“在南京,大家都很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都有国际交流的合作项目。这十多年,南京国际学校、国际课程班越来越多。”她现在就职的中美班就是一个例子。

  2018年,伊万娜受聘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中美班担任教学主管,彼时,该课程班刚成立一年时间,课程设置等方面还不完善。她融合中外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四年间,中美班得到了全校师生认可。“中国的孩子们都很努力、积极,他们的创造力也很强。在个性化教育后,孩子们变得更自信、更阳光。”她夸奖道。

  一切都在往前走,十二年里,从学习到工作,伊万娜将家也安在了南京。

  “我自信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伊万娜感慨地说,“南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地,是一个很漂亮、很舒服、能让人快乐的城市,在这里我从来不会有是一个‘外地人’的感觉,我很幸运能来到这座城市。”

  伊万娜认为比来到这里更幸运的是,她参与了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间,南京一直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伊万娜谈起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前,她和家人居住在鼓楼时的生活,“那会儿政府开始做城市发展规划,翻新公路、刷新墙面、增加绿化,鼓楼区在那几年变了个样儿。”伊万娜兴奋地说,“如今,我们校门口也有地铁了,3公里内就有大型购物中心,我很佩服中国人的建设速度。”

  南京云锦、南京白局、南京方言……伊万娜爱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推荐外国朋友们来到南京,感受南京的魅力,看看中山陵、夫子庙、仙林湖,也可以尝尝美味的桂花糕。”

  如今,在南京成家的伊万娜,心里更踏实了,她的儿女也都会说南京话。在工作之余,她担任外国人汉语大赛评委,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我在南京的生活,那就是‘温暖’,包容开放的南京会拥抱每一个人。”伊万娜一脸满足。

编辑:韩小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