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辖区内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建设质效,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南京市江宁区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巩固提升工作,助力乡村法治振兴。
一是创新载体,阵地建设出新出彩。江宁区扩大司法行政工作室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互动合作,实现民情收集、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法治共创;丰富拓展法治庭院、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普法阵地法治元素和互动区域,升级打造具有江宁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基层治理”,加强村(社区)内政务服务网络、网格管理网络、治安维稳网络和法律服务网络的数据整合与交换,促进群众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深度匹配。
二是挖掘特色,品牌创建有声有色。江宁区定期公布对各街道、村(社区)的复核复查情况,分享成功经验以及特色亮点,聚力打造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江宁品牌。淳化街道成山社区“红客厅”从“竖起红旗帜、开放红客厅、培育红物业、搭建红议事”四个方面,把社区党建工作和小区管理、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形成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建治理的“大融合”;江宁街道牌坊村以“党群议事堂”建设为抓手,将“援法议事”融入到“茶乡浓情”党建品牌,切实发挥党建在农村事务处理、矛盾化解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全面覆盖,法律服务有形有效。江宁区加强村(社区)与法律服务人员的双向选择,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匹配;完善“1名法律顾问+1张联系卡+1份服务目录+1套考评制度”的运行机制,引入对接律师、公证、仲裁、调解、法援等法律服务力量,围绕民生工程、产业升级、巩固脱贫等开展“法律体检”;推动法治宣传进门入户,开展“四个一”活动(制定1份普法责任清单、每月组织1次法治讲座、每季举办1场法治文化活动、每户参加1次普法志愿服务),形成月月连贯、人人有责、户户参与的普法格局;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把法律服务下沉到各网格,打造集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矛盾调处等多元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全面覆盖。(文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