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批城市从这里出海 南京,驶向“深蓝”
雨水节气之后,江阔水深,鱼跃鸟飞。
2月27日,周日长江南京段水位升到11米以上,下午三点,从下游逆流而上的一艘卡普船一停靠南京龙潭港,集装箱就被陆续吊上船。这艘满载“中国造”的货轮将出长江、穿东海,去往日本关西和关东的五大港。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疫情以来,航运尤其是国际航运,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震荡。当很多行业陷于低迷,水运却迎来“百年一遇”的行情,运费十倍上涨、船舶价格一夜之间翻倍涨、缺舱缺箱缺船员、船长月薪7万元一才难求……再“疯狂”的市场也无法改变发展的基本盘。国际航运承载着90%的国际贸易运输,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从国际航运的维度观察经济走向,在驶向“深蓝”的大潮中,六百多年前就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南京机会无限。
用都市圈“小网”通向全球“大网”
很多人知道,新街口商圈三成人流量和三成销售来自南京都市圈城市。
鲜有人知道,南京港出口货物中,超过一半来自南京都市圈城市,其中出口日、韩产品,南京周边城市占到七八成。
市场让城市抱团出海,主动作为让抱团更紧。
在这艘即将启航前往日本的两万吨货轮上,上千只集装箱里有来自合肥的蜂蜜、来自宿迁的胶合板,还有南京产的通讯设备、手术衣等。这艘海轮三天后将到达日本大阪,然后去往神户、东京、横滨、名古屋卸货,最后在名古屋港带上机电设备和部分空集装箱返回南京。
南京港有直航日、韩便利优势,日本线每周5班、韩国线每周4班。受全球航运市场影响,中国往日、韩的海上运输费达到每标箱三四百美元,比往年常规运费贵了一倍多。相对全球动辄十倍上涨的国际远洋价格,东亚的运费相对稳定。
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长江业务部负责人金飞解释,这是因为国内前往日、韩的航线是成熟线路,基本是国内船企主导,运力充足,市场波动缓和。
从这家公司近年的出口货物来看,从南京港发往日、韩的货物中,南京本地的货品大概占20%,南京都市圈其它城市的货物占80%。
南京龙潭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昌尉介绍,南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辟了直达日、韩的航线,现在日本线每周5班、韩国线每周4班。近几年,从南京港直航日、韩的货物每年都以两位数在增长。
通往龙潭港的道路上,一辆辆集装箱卡车首尾相连,绵延数公里不绝。一般来说,200公里范围内,公路是性价比较高的运输方式,合肥家电产业园区离南京龙潭港是200多公里。先经由京台、沪陕、沪蓉、长深这几条高速抵达龙潭港,再出江出海,是来自合肥一带货品的出海路线。如果追求更低的运费,那么皖产白色家电,会被装上载重量几百吨的驳船,从合肥港出发,顺长江而下,行进36个小时到达龙潭港,再从南京港换上几万吨载重量的海轮通江达海。
来来往往的船舶从另外的角度绘制产业地图。这两年龙潭港的进出货物单透露出,紧临南京的滁州正在成为全国光伏产业重镇。环滁皆山,山下有矿藏,利用凤阳的石英砂资源,滁州在手近60个光伏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元。滁州光伏面板成为南京港常客。
南京出口货物中,化工产品是主角,距离南京港龙潭港区20公里处,坐落在南京经开区的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是新能源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其电池产品相当一部分是从龙潭港出口。
化工重镇的长江之北,也开始出口高端设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4年前落户江北新区的南京铖联激光于2019年底向韩国卖出第一台齿科3D激光打印机,去年一下出口10台,总货值达2000万元。公司外贸经理刘园园介绍,欧美地区激光打印起步早、技术领先,铖联瞄准细分实用领域研发产品,未来两三年全面布局海外市场,相信海外市场将在几年内占到全部销售的半壁江山。
随着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突飞猛进,止血夹、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开始出口,不少出口到欧美,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
过去两年,本地外贸龙头企业苏美达尝到大甜头。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去年进出口总额超千亿,同比增长59%。出口货物清单中,除了钢铁、木制品等大宗货物,苏美达自主研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成为明星单品。“纯电动不用人力,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割草,设备能自动返回充电。疫情激发海外‘宅经济’,这类智能产品成为欧美国家抢手货,靠的还是科技创新。”苏美达五金工具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龙潭港内的西侧,是龙潭港专用铁路装货区,来自皖北、淮北的煤炭运到这里,再装上散货船运往上海和湛江的宝钢或东北的鞍钢。水运行情看涨,大量散货船被临时改装成集装箱船,眼下这里的煤炭运输大幅减少。
这些货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南京港,再从这里驶向深蓝海洋,去往世界各地。这不是行政区划或规划文本中的中心,这是货物流向的中心。在这里能触摸到城市之间的相依相存。
经济学者何帆提出,在打通外界巨型网络联接的同时,要构建本土小网络。对南京来说,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00万人口的南京都市圈,就是通向世界的本土小网络。货物无声,指向明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南京都市圈就是南京发展的基本盘。
抓住确定的“双碳”力量
“我们的船刚到英国。”2月25日上午10:00,南京1912一家咖啡馆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下,江苏泛洲船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明弟相信自己看清了形势,抓住了趋势,心情如阳光般明媚。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有的人凭借趋势和政策正在生发无比确定的力量。
徐明弟掏出手机查看,编号为 “泛洲10号”的半潜船正停靠在英国最北的城市——因弗戈登(Invergordon)卸货。35天前,这艘载着国产风力发电设备的船,从珠海港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绕道非洲好望角,来到英国。
徐明弟介绍,因为风力发电机高达上百米,运货海轮长250米、宽80米,不宜从苏伊士运河通过。等卸货后,再从苏伊士运河返程,只需20多天就能回来。
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公司每艘巨轮的实时定位一览无余。刚过去的一年,江苏泛洲船务不断拓展特大重件运输、工程船舶拖航业务,实现9亿元营收,业绩增幅达50%。
江苏是船舶制造第一大省,同时也是海工设备第一大省。把南通、靖江和苏州的海工设备,还有炼油设备等大型设备运往“一带一路”地区是泛洲船务的重要业务。泛洲船务专门经营大型设备运输和特种设备运输,对国内此类设备制造基地了如指掌。
30多年海运经历,徐明弟对全球经济走向有自己的看法。
“谁脱离新能源,谁就没有生命力,谁不介入新能源,谁就要被淘汰。”这是徐明弟和团队一次次打量甲板上的货物感受到的大趋势。巨轮往返于世界各地,他们看到海上风电已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新宠。2021年以来,英国大幅增加风力发电设备购买量。广东省斥巨资发展海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装机量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有望带动超过万亿级别的海洋高端设备产业集群。
在大江大海穿梭的船运企业认识到, 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看好这块新兴业务的公司团队“用脚投票”,投资10亿元建设一艘10万吨级半潜甲板船,用于拖运更多的大件风电设备。
就在徐明弟坐在咖啡馆计算今年还能往英国运送多少套风力发电设备的同时,南京市政府与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就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进行示范项目签约,投入265亿元,实施58项电力发展示范项目,进一步压降本地燃煤,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在南京率先落地。
不仅是事关城市能源结构的重大布局,无数经济发展中的单元细胞同样感受到环保和“双碳”的压力。
近日,南京港停靠了一艘来自俄罗斯的海轮,海轮装的是南钢集团购买的生铁,这是南钢首次从国外买进生铁。用生铁代替铁矿石,将部分高耗能炼钢环节留在国外。印度尼西亚的青山工业园,由南钢集团参与投资的260万吨焦炭项目的2号焦炉配套相关装置进入陆续收尾阶段,2022年上半年各主要装置完工。就在同一个园区,南钢参与投资的另一个390万吨焦炭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两个焦炭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今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印尼炼成生铁,再运往国内和其它发达国家炼钢。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之下,钢铁行业开始承压。2022年以来,环保要求不断加码,粗钢压减政策严格执行,钢厂产能释放明显受限,采购节奏放缓,铁矿石运输需求不及其他货种。”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五支队支队长闫冰告诉记者。
早有企业先人一步,在全球版图谋划新能源时代的市场和技术。
过去的一年,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从龙潭港发往全球28个港口,遍布欧、亚、美三大洲。凭借全球领先的“降碳”和“洁净”技术,天加的出口业务不断壮大,其生产的中央空调主机、商用多联机、模块机等远销俄罗斯、美国、阿根廷、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
深耕“深蓝”筑就枢纽地位
“我很看好现在的行情。公司有12艘万吨船舶,最近又新建2艘,打算把运力增加到22万吨。”2月24日上午,南京鑫武海运有限公司办公室,72岁的公司总经理竺本志正准备出差,去泰州造船厂看新船建造进度。在这位开过八年货船、跟水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硬汉眼里,船运业还有大把好光景。
南京鑫武海运由南京钢铁集团、“金陵第一村”高淳武家嘴出资成立,主要跑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货运,承运铁矿石、水泥熟料、焦煤等各类散杂货。“过去一年,运费、货船、人工,上下游都在涨价,船员工资上涨了三成,船长月薪涨到7万元都难招。” 受国际海运行情影响,2021年鑫武海运营收达3个多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5%以上。
“变化太大,超出预期。” 南京航运中心主任施伟介绍,外贸经历疫情初期的断崖式下滑后,全球大量订单涌入中国,市场需求旺盛导致2020年缺箱、缺舱严重,港口‘堵船’司空见惯,链条式传导下,运费涨到以往10倍以上。大量内河船舶改成集装箱船,改做国际货运。
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五支队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南京目前共有沿江港口企业53家,2021年南京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6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11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7.2%和2.9%。其中龙潭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跻身世界集装箱百强港口。
2021年,南京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366.8亿元,同比增长19.2%,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2.2%。其中,机电产品占据近半壁江山,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和液晶显示板出口值增幅最高。近三年,南京市进出口年均增速13.8%,累计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4.6%,位居全省第一。
驶向“深蓝”的船舶代表着一座城市配置资源的能力。
早在2019年,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全国城市外贸普遍下滑,南京外贸却保持稳步增长,南京港货运量稳中有升。南京港及交通管理部门多位人士分析,这主要得益于南京都市圈货物丰富、货品多元。这背后是南京都市圈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从化工到轻工业,从机电设备到电子产品,品类繁多。
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韩剑看来,要让驶向深蓝的船舶为城市赋能。他认为,随着RCEP的实施,长三角和日、韩的货物往来将加密,南京有条件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联络支点,尽量减少到上海的转运,多开辟点到点的直航线路,其中日、韩是重点。
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伟持同样观点,今年全球经济将呈现继续复苏态势,尤其是RCEP生效将带来积极作用,有望整体提升我国及自贸区成员国的外贸竞争力。“我们希望开辟从南京港到韩国仁川等近海直航线路,减少中转环节,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施伟说。
南京曾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虽港口风光不如从前,但南京全市目前有水运企业120多家,营运船舶超千艘,粗略估计每年创造GDP千亿元以上。
从区位上来说,南京处于长江航道与京沪铁路交汇点,高速公路路网繁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公铁水”枢纽,货物转运南京有突出优势。江苏“十四五”规划提出“发挥南京等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功能,大力发展沿海运输和近洋运输”,南京也提出要“强化港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地位”。
南京要乘开放之势建设典范城市,江海运输就是托起城市经济起飞的翅膀。“上海要做全球第一大港,南京可以做好软件服务,在船舶保险、金融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做精做深。”一位航运业内人士表示,就拿他的国际船舶来说,一艘船动辄就是数亿资金,单趟国际货运保费要数十万元,发展航运金融和保险大有可为;此外,用工荒也困扰着船企。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靠前,务实创新,利用南京科教资源优势,打造航运金融和人才中心。
“疫情下的国际航运市场进一步表明,传统外贸正在进入跨境电商外贸时代。”焦点科技高级副总裁徐波说,跨境物流呈现出海运整箱拼箱化、拼箱智能化的趋势,南京可以开发以拼箱为核心的江海跨洋直达快船,同时建设国内前置仓和拼箱仓,通过稳定的航运干线,形成稳定的低风险库存供应链体系。(新华日报 记者 李凯 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