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来源:新华日报  |  2022-02-25 09:49:12

  原标题:工业+旅游,盘活遗址激活资源 硬核工业,拥抱“诗和远方”

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梅山钢铁远眺。

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南钢生产车间。 郎从柳 摄

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钢铁文化长廊。新华日报 记者 蒋文超 摄

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南钢厂区九龙湖同心园。新华日报记者 郎从柳 摄

江苏硬核工业 拥抱“诗和远方”

  北京冬奥会上,首钢大跳台惊艳了全世界,废弃钢铁厂旧址华丽变身,让许多人惊呼,“工业风”也可以这么酷炫。在江苏,如今也有不少工业旧址在文旅融合理念下获得新生,以独具特色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近十年来,江苏省共认定江苏省工业旅游区过百家。何为工业旅游?发展工业旅游对游客、企业乃至所在城市有何意义?如何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有岁月有故事 “硬核工业”也有诗意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宝钢股份梅山钢铁厂区,5座高大的“烟囱”高高矗立,这些冷凝塔的外表不是传统的水泥灰色,而是绘有蓝天、白云和草地等图案。这里既是工厂,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硬核工业”与“诗和远方”在这里相得益彰。

  自2013年起,梅钢就组织社会公众“感知梅钢”,并逐步丰富形成集钢厂观光、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亲子娱乐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内容。梅钢新闻中心负责人杨景成介绍,继2020年凭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生产流程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江苏省工业旅游区后,2021年梅钢又继续进一步挖掘、凝炼钢铁文化资源,正式建成梅钢钢铁文化长廊,收获一波波参观“打卡”的热潮。

  这条文化长廊长约1公里,走在彩虹色彩的马路上,一边是火车轨道,时不时可见小火车驶过。而另一边,马路旁一处处精彩“打卡点”引人驻足停留,享受慢生活:梅钢站、励志书屋、慢铁9424、火车驿站、钢铁工艺墙、钢铁文明墙、钢铁文化广场……有的是对厂区原有老厂房的改造提升,有的是利用工业构件创作的钢铁主题景观小品,处处可见钢铁文化元素和梅钢文化印记。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一把“数字篆刻”、喝一杯“慢铁咖啡”,也可以靠着火车驿站发会儿呆、在修竹掩映的安静中看会儿书……新华日报记者走进“慢铁9424”,这是一间由废弃绿皮车厢改造而成的怀旧风格的咖啡吧,浓浓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斑驳红砖砌成的“励志书屋”,书香味萦绕,几乎让人忘记自己正置身于钢铁厂厂区。

  工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创意性表达。这条游览路线同时也是“红色课堂”“励志课堂”。游客可以参观厂史陈列馆,了解梅钢建设发展史中贯穿的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红色基因;还可以戴上安全帽,参观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现代化钢铁生产全流程产线,沉浸式体验现代工业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从“传统制造”到“花园工厂”、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北京冬奥会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是用南钢生产的“耐候钢”打造的。南钢是江苏省第一家钢铁厂,江苏省第一炉铁水和钢水、第一支圆钢,均在这里诞生。它不仅有悠久的工业文化,还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楚霸王项羽渡江遗址就在南钢生态湿地园。来这里旅游,会是怎样的体验?

  南京钢铁博物馆,是南钢工业旅游的一大亮点。展厅里,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展板、视频影像、互动体验等,游览者不仅能看到我国三千多年的冶金史、百年钢铁工业发展史,也能一窥江苏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

  南钢全资子公司、南京金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燕告诉新华日报记者,自2018年落成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4万人次,其中约三成为大中小学生,甚至还有幼儿园小朋友。观众可以在南京钢铁博物馆和厂区里了解钢铁和南钢的“前世今生”。“我们还围绕钢铁文化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钥匙扣、笔筒等年轻人喜欢的特色产品。”张燕介绍。

  “与一般景点游不同,工业旅游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可以说是寓教于乐。”张燕告诉新华日报记者,虽然说现在工业旅游相对而言还稍显小众,但是它的意义和价值却十分重要,既体现了文旅融合的政策导向,也能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城市发展。

  “活化石”变“新天地” 让工业焕发文化韵味

  江苏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拥有众多保存完好、历史底蕴深厚的工业遗产;江苏又是工业强省,先进制造业企业不胜枚举,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工业文明活化石”如何变为“文化创意新天地”?位于南通市崇川区唐闸古镇的北市工业旅游区,是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895年在此办工厂、建学校、修公路、造公园形成的近代工业遗存。近年来,在加强保护利用的同时,这里不断加大投入,建成集遗产博览、休闲游憩、创意旅游、品质度假、诗意栖居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唐闸是‘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这是我们发展工业旅游的最大底气。”崇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牧冉说。

  “工业旅游以工业遗存为载体,公众可以通过这些历史遗存深入地了解、感受到当时民族企业的发展。”史牧冉认为,工业旅游更偏向于某一行业本身,更加垂直专业,有利于公众全景式感受某个行业的发展。

  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建成已有6年,是全国首个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公园,也是省内首个以绿色建筑群为主题的旅游区。“我们园区一共有14栋各具特色的装配式建筑,运用不同的节能环保建造技术,集中展示绿色建筑的低碳、节能、生态、智慧等功能。”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文斌介绍。

  省绿色建筑博览园目前是多所中小学和高校的实践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旅游区后,园区对未来发展做了一些新规划。“我们将运用新的绿色技术对园区建筑进行更新迭代,并融入‘双碳’知识科普。”唐文斌说,园区将融合科普宣传、体验实训和技术研究多种功能,集中展示国内国际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理念和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成果。

  插上互联网之翼,工业旅游模式不断“出新”。如何通过全自动产线做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杯垫?在常州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旅游体验区,游客只要手机扫码、输入专属文字,就可以实景观看到杯垫全自动生产的全过程。作为全国首个集旅游、体验、展示、培训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旅游体验区,该体验区的核心功能是工业互联网科普教育、云制造总控中心等。国佳云为(江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为介绍,“我们打造6类‘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应用场景实景体验及2条示范生产线,为参观者带来直观、沉浸式体验。”

  “有别于传统旅游区的湖光山色,工业旅游的内容相对专业化,它把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充满乐趣的旅游体验过程,让游客在所见所得中感受工业魅力。”徐为说。

  算好“经济账”“文化账” 推动工业旅游再上台阶

  江苏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基础条件较好,如何进一步促进全省工业旅游发展?

  江苏传统的“织绣染”,如今也结合工业旅游新业态转型升级。常州波仕曼工业旅游区开起新型“工厂店”,游客可以与生产线智能化设备近距离接触;苏州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开设“蚕桑文化馆”,融合农业休闲;在常熟市凤禧文化艺术中心的旗袍博物馆,游客通过参观海派旗袍的精湛工艺,了解旗袍的前世今生。从旅游到消费,激活的是一整条生产链。

  工业旅游面向市场,要先算好“经济账”和“文化账”。“我们体验园免费开放。”江苏容酒酒厂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陈晓佳说,“体验园的文化展馆直接售卖产品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多。我们做体验园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对容酒进行品牌文化的宣传和打造。”在陈晓佳看来,工业旅游不是以效益带动口碑,而是以口碑带动效益。

  传统旅游多以观光消费为主,而不少工业旅游打的“免费牌”是否可持续?史牧冉认为,就她所了解的省内各地工业旅游发展情况而言,打造和运营工业旅游区耗资巨大,但一些景区的盈利模式还不太成熟,如果政府能够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或会解除一些企业在推进工业旅游发展动力不足方面的隐忧,从而推进各地工业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性。

  与“降成本”思路有所不同,陈晓佳认为,工业旅游中单个旅游项目吸引力有限,因此有必要整合资源,在省市层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结合当地旅行社等进行推广。强强联手、化零为整,强化对游客的吸引力。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曾受邀参观国内外不少工业旅游区。他告诉记者,国内产业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兴起速度非常快。他以广东的华为博物馆等为例,说明工业旅游区一旦发展起来,对周边消费等会有一定带动作用。“发展工业旅游,要注重顶层规划。工业旅游要尽量实现数字化,适应移动化、数字化浪潮,比如通过VR、AR等技术,让人们在线上也能参观景区,实现高起点建造工业旅游区。”余丰慧认为,将旅游业、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充分释放工业旅游发展潜力。

  “发展工业旅游,江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制造业是江苏的‘看家本领’。”省社科院研究员、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丁宏表示,保护好、传承好城乡工业遗产,要提升遗产保护的整体意识,加强遗产管理工作,还要注重遗产空间保护的系统性,恢复展示近代工业遗产的原始要素,“我们要注重保护方式的灵活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新华日报 记者 韩宗峰 蔡姝雯 顾星欣)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