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南通市海门区结合本地实际,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扩大影响力。海门区认真部署、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筑牢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思想理论根基;推动宪法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阐释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真正推动民法典入脑入心入行;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需求。
二是优化普法形式,增强感染力。海门区扎实推进“新媒体+普法”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謇”谈法治、小悦说法等普法专栏,采用图漫说法、以案释法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专业法律知识;上线“悦来普法”微信小程序,畅通基层法律服务渠道,法规检索、在线咨询、趣味答题等版块深受群众欢迎;拍摄平安中国微电影、宪法公益广告等一系列普法短视频,通过大型户外屏幕循环播放,大大提高公众接收率和接受度;持续开展“文艺下乡+普法”活动,利用农闲时节深入乡村演出,将精心编排的法治文艺节目送到群众身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理念。
三是细化普法责任,保证执行力。海门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及时制定年度普法规划与季度学法计划,明确普法重点和工作要求,指导各级机关全面履行普法责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行任前考法制度,督促各单位在做好本系统人员法治培训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与自身职能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普法内容准确合法;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对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支持各级人大对全民普法工作进行督查,压紧压实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
四是美化普法阵地,释放吸引力。海门区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大投资、大建设的契机,对原有的村级普法阵地提档升级,对标“村村有、村村优”标准,因地制宜改造法治长廊、法治园地、法治漫画墙等区域;深度发掘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精心打造镇级普法阵地,常乐镇依托名人故里优势建成张謇法治文化公园,正余镇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建造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深入贯彻“融法于景”的设计理念,打响区级普法阵地品牌,重点围绕长江大保护推进沿江法治文化带建设,实现法治元素与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
五是强化普法队伍,提升渗透力。海门区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才作用,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企业、村居等开展法治巡讲活动,以高质量普法服务助推法治海门建设;创新“一配三”工作模式,为全区77所学校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面对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对象量身定制“普法菜单”,全力夯实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基础;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载体,构建起网格员、调解员、法律顾问、文艺骨干、村民小组长、退休老党员齐参与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引导基层群众牢固树立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文 王锋 陆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