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很有前途”跑进可观可感的生动现实 镇江: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在金融“镇镇行”活动中,镇江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向句容市白兔镇农户介绍金融助农产品。
镇江新貌 供图 镇江市委宣传部
12月16日,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创业板上市仪式。继通灵股份12月10日上市后,一周内连续两家企业上市,资本市场“镇江板块”迎来高光时刻。至此,镇江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4家,累计实现股票融资345.75亿元。
地处苏南地区的镇江,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优势,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加速奔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更大荣光。
坚定产业强市不放松,持续扩容“科创森林”
12月17日,位于丹阳经济开发区的国药·领域现代医疗产业基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300多名施工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总投资55亿元的省重大项目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项目,已基本完成一期项目物流集采中心的建设。
只有项目争先,才有产业争雄。镇江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用项目的“奋力跳”引领产业的“加速跑”。镇江市发改委牵头出台《镇江市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17个方面90项重点任务,梳理出31条“镇合意”品牌政策“干货”,压时限、减费用、优审批、简环节、增便利。镇江市商务局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2021年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57个,同比增长20.7%;总投资1432.6亿元,同比增长48.7%;当年签约、当年列统项目91个,列统率35.4%,提前两个月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外招内培,老树发新芽。大全集团以数字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化制造、生产智能化产品,实现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与服务的互联互通,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超60%,利润同比增超350%;近日迎来“40周岁”的天工国际有限公司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其建成的粉末冶金工业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细分领域的空白,今年各类创新项目申报达215项……“十四五”时期,镇江将推动“四群八链”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好“提升产业能级关键战”。
日前,位于镇江高新区的德伽智能光电(镇江)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这家由3人发展到56人、营业收入从不足10万元到1500万元的AR产品制造企业,每年实现一个大跨越,离不开政府部门支持。
镇江市科技局开展科技企业“育苗”行动,增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专项”,培训科技企业300余家次,2021年新认定高企376家,新增高企入库培育企业381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63家,“科创森林”持续扩容。
2021年1-10月,镇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列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7%,列全省第五。
发动绿色低碳“强引擎”,提速建设美丽镇江
“无味道。”12月10日,刚刚受邀担任首批“民间嗅辨师”志愿者的市民方辉和王洪庆,站在位于镇江新区的江苏超跃化学有限公司厂区内进行嗅辨。
打造“无异味工厂”,减少恶臭对周边环境影响。镇江市生态环境公共关系中心组建“民间嗅辨师”志愿队伍,培训首批20名“民间嗅辨师”,形成政府、企业、民众三方互动融合的异味治理格局,解决异味污染问题。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镇江市生态环境局首创环境问题整改“绿书包”制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上级交办的、自查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纳入专用“绿书包”,统一编号交办。每个“绿书包”都有一个挂钩领导、一个盯办处室和一个工作联络员,全方位做好问题整改的指导督促,确保取得实效。
镇江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在建设美丽宜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资源能源利用集约高效,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空间格局、功能品质、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美丽镇江更加宜居宜人。
走进位于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的镇江市能源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屏幕上正显示着镇江各行政板块的碳排放数值。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镇江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融入以探索产业“碳转型”、项目“碳评估”、企业“碳监测”、区域“碳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碳”创新,逐步构建城市低碳发展管理体系,全力做好城市“碳管家”。该市正探索构建以碳账户金融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建立企业(项目)绿色金融支持白名单机制,服务企业减碳降污协同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镇江要美,农村必须美。在丹徒区宝堰镇,“以爱护公物为荣以损坏公物为耻”的宣传横幅随处可见,村民活动广场上绿地修剪有度,健身步道上未见落叶。该镇全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建立镇村齐抓共管的管护模式,各村制定并出台本村范围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标准,摸排管护清单,开展“网格化”管护试点。
村庄干净整洁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镇江在全省率先印发《镇江市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行动方案》,组建基层“网格员+专业管护人员”的管护队伍,创新打造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实时监控平台,年度累计安排财政预算资金6248.2万元。
绘就民生福祉“新画卷”,解开更多“幸福密码”
打开扬中市义务教育学校书面作业监管平台链接,点开任意一所学校和年级,家长就可以看到当天的作业。平台还公布各项作业预计完成时长,便于家长更好地把握学生作业进度和完成效率。
作为全省“双减”工作唯一试点城市,镇江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镇江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减负与增效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到2022年底,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各市(区)控制在15%以内。
作业负担轻了,课后活动质量要跟上。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在七、八年级开设校本课64门、公益校本课10余门,并鼓励学生组建社团。目前七、八年级共有社团81个,所有校本社团均配备1名指导老师。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每周五下午两点,由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王震带队,医院老年科、神经内科、骨科医生和护士组建的“医疗队”就会走进润州区养老机构,开展每周一次的巡诊。镇江市民政、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联合推进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提供延伸医疗服务,由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润州区7家养老机构分别试点签订服务协议。
引入外部活水增强健康“守门人”力量。12月19日,占地150余亩的句容市人民医院新院开诊。这座拥有87年历史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还有一个名字: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来自省人医的派驻团队在为句容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在培训当地医院医护人员。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家住京口区火坛楼巷的李平,多年来一直饱受房屋漏雨之苦。在今年老旧小区改造中,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人员为其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完成平改坡、补漏等改造,老房子住出“新”感觉。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实施”工作机制,镇江22个共6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被列入改造计划。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牵头主导“质量监督”环节,让老旧小区改造有了全流程质量“管家”。
一座城市的活力,归根结底,关键在人。产业发达,美丽宜人,充满温度,这样的特质赋予镇江“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更多底气。人才“镇兴”行动启动后,镇江市人才办、市人社局推进“金山英才”计划、大学生“聚镇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成功入选省“双创人才”24人、“双创团队”1个,较去年增长180%;引进教育领军人才35人、医卫领军人才(团队)32人(个);引进培养大专以上人才28972人,其中本科以上14255人,同比增长12.6%。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镇江位列全国41位,比“镇兴”行动启动前提升14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