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新华日报  |  2021-12-24 09:55:49

  原标题: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0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年来,江苏省水利厅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为行动路径,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价值取向,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优化治水思路,深入创新治水实践,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以高质量的农村水利“八个体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战略目标,打造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持续发展体系

  围绕“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总体要求,把牢政治方向,找准发展方位,坚持目标引领,加快构建符合形势发展需要、贴近农业农村实际、顺应农民群众期盼的农村水利持续发展体系。坚持法治方向,2021年2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是全国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农村水利条例,为江苏省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制环境和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态河道、农村供水保障、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重点塘坝除险加固等6项农村水利方面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并与大中型灌区2项中长期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规划、全省智慧大中型灌区软件平台系统实施方案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农村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描绘了发展蓝图。

  保障粮食安全,打造节水高效配套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围绕“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目标,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完善灌排基础设施、治理修复生态环境、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重点,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节水、生态、智慧、文化、幸福”的江苏灌区。2021年度投资21.3亿元,实施8个大型灌区、27个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工程,投入规模和力度位居全国第一。基本建成省、市、县和灌区管理机构4级互联共享、分级使用的智慧灌区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立体监管和项目运行管理体系。淮安市洪泽区周桥灌区、扬州市高邮灌区、南京市六合区龙袍圩灌区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建成省级节水型灌区23个。将灌区节水与减排、提效、绿色发展统筹考虑,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实现改革面积、计量措施、工程产权、管护组织“四个全覆盖”。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已达0.616,年度农业节水量超20亿立方米。日益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优化人居环境,打造互联互通生态良好的农村河网体系

  围绕“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的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纳入市县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作为全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10项核心指标的有利契机,修订《江苏省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压实乡村河长责任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意见》,以维护农村河道功能良好和生态健康为目标,以进一步压实乡镇级、村级河长责任为关键,以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机制为根本,按照“资源整合、整片推进、考核牵引、辐射带动”的思路,全面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省农村河道治理、考核、管护机制已基本建立,年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5亿立方米以上,全省已建成3000余条农村生态河道、212个“水美乡镇”、1608个“水美村庄”,老百姓身边的幸福河,在全省广袤的乡村渐次呈现,助力美丽江苏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城乡一体高质高品的乡村供水体系

  围绕“全域覆盖、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服务均等”的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之以恒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基本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体系。目前,全省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8%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全省现有涉农水厂147座,总供水能力2592万立方米每天,深度处理率达到78.6%,受益总人口超过4400万人。96个县级以上日常饮用水源地、18个乡镇级日常饮用水源地完成达标建设。在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的工作评议中,农村饮水工作在17个部门中位居前列。高质高品的乡村供水,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最直接的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治理有效监管有力的水保防治体系

  围绕“协同推进、综合防治、监管有力、空间优化”的目标,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97.82%,位居全国前列。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全省已建成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132条,张家港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南京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审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实现常态化、多频次,2021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607个,同比增加156%。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更加精准,水土流失图斑在小流域和行政村范围内落地,新建成的16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正式运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持续提升。根据国务院批复,水利部向各省市区人民政府通报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2016—2020年度评估结果,我省获得评估“优秀”等次。通过不断努力,水土保持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江苏由水土保持“小省”,发展成为水土保持“强省”。

  放眼常态长效,打造职责明确服务到位的运行管护体系

  围绕“职责明确、机制健全、服务高效、全面覆盖”的目标,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适应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体系。全省各类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制度体系全面建立,182万余处农村水利工程基本明晰了工程产权,确立了管护主体和责任,以乡镇水利站、灌区管理单位为纽带,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公司、村级水管员队伍为主体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管护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工程运行管护模式,探索和实践了农业经营主体自主管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土地流转集中管理、“五位一体”综合管理等多种管护模式,有效保证了农村水利工程长期稳定运行。“五位一体”综合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贡献了江苏农水人的智慧。

  巩固帮扶成果,打造惠民利民群众满意的水利帮促体系

  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对12个重点县、6大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的水利整体帮扶力度,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扶持和倾斜。定期组织水利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和工程建设现场,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着力协调解决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高标准牵头完成了丰县湖西片区“十三五”整体帮扶任务,全面启动新一轮帮促工作,片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部达到6000元的省定标准,2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平均达52万元,片区综合实力平稳提升,整体面貌持续改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水利帮促为片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树立了水利部门勇担敢当、善作善成的良好形象。

  立足治水实践,打造内涵丰富人水和谐的文化建设体系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目标,厚植为民情怀,深耕文化沃土,加快建立农村水文化建设、管理和传播体系。充分挖掘农村水利工程文化功能,将工程与其蕴含的水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促进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高邮灌区成功入选2021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江苏首家。对新建、改建农水工程,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注重融入节水生态理念与水文化元素,着力提升农水文化品位。全省23个大中型灌区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让用水大户成为节水的主力军。依托灌区工程、农村河道、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因地制宜建设老百姓身边的“袖珍”型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其他多形式的主题活动,开展对《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的宣传,展示治水成果,加强文化浸润,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公众和服务社会的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水利,推进节约用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的良好氛围,有效构建人水和谐的良性关系。

  乡村振兴路,风起正扬帆!全省水利工作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全面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秀美画卷,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更加有力的农村水利支撑和保障!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