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近日,南通海安市滨海新区万亩韭黄进入销售旺季,汤灶村“第一书记”康传广和村民们一起在地里忙着收割装车,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汤灶村韭黄畅销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亩均效益比传统粮食生产增加约6000元,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我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曾经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5年,针对汤灶村韭黄特色优势,我们与村干部经过研究,把我村韭黄的‘金叶牌’注册商标延期到2031年,加大宣传打响品牌,力争通过电商等途径把汤灶村的韭黄送上大都市的市民餐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致富。”康传广说。
汤灶村“第一书记”康传广(左)与当地种植户交流
2021年10月,海安市集中选派“第一书记”10人,推动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继续发挥余热。这是海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一项创新举措。他们正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做好培养一批振兴骨干、汇聚一股发展合力、新增一批农业项目、创成一个农产品牌、招引一群乡土人才、培育一支电商队伍、开展一轮理论宣讲、凝练一种人文精神、打造一处乡村景观、解决一类生态问题等“十个一”方面的工作,成为海安大地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尖兵”。
海安市委授“第一书记”聘书
隆政街道联合村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年度重点工程推进表,从村党总支书记到村干部,每个人的分工一目了然。刘缺村“第一书记”丁仁清策划修建一处集健身、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党建文化园,目标打造成传递党的声音,展现刘缺风采,吹响乡村振兴号角的红色阵地。洪旺村“第一书记”魏旭着力围绕现代渔业、现代畜牧业等村民感兴趣的产业方向,定期邀请专家名师、优秀乡土人才到村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活动,提升村民专业技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位位“第一书记”活跃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兴办实事等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尖兵”“先锋”“骨干”作用。
“第一书记”就要扛起“第一担当”。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成长平台,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让‘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释放出更大动能。”(文/图 海组轩 徐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