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场与德国的对话令人期待——共赴江苏之约 共享发展机遇
德国是江苏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最紧密的欧洲国家。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与德国进出口总额2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021年1月至8月,江苏与德国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11月2日至11月3日,由江苏省外办、中德友好协会、常州市政府、中国德国商会共同主办的“对话德国”活动将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举办。此次以“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主题的对话会,将是后疫情时代观察江苏与德国合作发展的一个窗口,也为实现更多“牵手”带来机会。
产业链供应链成关注焦点
基础设施、消费市场、劳动力成本……这是很多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发展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如今,面对依然肆虐的疫情,各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产业链供应链要稳定”“要真正循环得起来”。
6月21日,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西门子签订投资协议,西门子电气产品业务中国总部落户苏州高新区。“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成熟的供应链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认为,这里是完美的投资目的地。”西门子电气产品中国区总经理马库斯·加布梅尔告诉记者,在落户苏州之前,公司花大力气对产业配套、发展潜力进行调研,也一直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我们的感受是,每个维度都很专业。”
8月5日,中石化与德国巴斯夫宣布,双方合资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将扩建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向市场提供更多高端新材料。”扬子石化—巴斯夫醇类、中间体和丙烯酸类产品部总经理贺凯腾表示。
德资企业持续重仓江苏、增资扩产,如今已有1000多家在这里落户,约占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总数的1/4。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昆山德国工业园,一个个苏德合作的“坐标”,成为中德合作的新样板。
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中,中欧班列“江苏号”成为两地企业心中的“明星”。“欧洲商协会此前来调研,反响非常热烈,大家都期盼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江苏省海企集团副总裁、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介绍,目前南京、徐州、苏州和连云港已常态化运行5条至德国的线路。2021年1月至9月,往返杜伊斯堡、汉堡等地的班列共142列,装载11600多个标箱,同比增长一倍多。
“班列的引擎把企业串联了起来,对疫情期间稳定国际供应链、推动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明说。
提升创新能级是各方共识
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江苏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随着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动能正在不断提升。
“创新合作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密码。”在盛瑞(常州)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董事总经理胡东祺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常州基地由全球领先的皮革化学品供应商德瑞集团投资,是德瑞在亚太地区的生产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我们的‘常州造’,质量完全等同于‘德国造’,加上离客户及市场更近,估计今年业绩同比增长50%。”胡东祺说。他特别提到,公司借助常州职业教育领先的优势,与当地院校合作打造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企业也缓解了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江苏与德国创新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2020年,江苏省启动建设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在合作办学、创新实训等方面共建创新平台,目前已有22所院校与德国商协会和德资企业开展合作。
发展创新孵化园、设立院士工作站、共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优势互补、创新合作,江苏省产业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以高校和知名企业为依托,优化创新结构,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江苏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德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哈罗德·富克斯这样评价。2012年12月,富克斯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加盟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在开创纳米研究新方向、助力人才引进等方面成绩斐然。
友城合作仍保持坚强韧性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前夕,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中文合唱团的学生唱起了生日歌。视频中,同学们挥舞着中德两国国旗,用流利的中文说:“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
伯乐中学位于北威州埃森市,江苏省与北威州于1988年缔结友城关系。北威州经济部长平克瓦特说:“结好30多年来,北威州已经成为全欧洲最受中企欢迎的投资地,也是中企通往欧洲市场的桥梁。虽然疫情给我们的交流带来影响,但是双方的友谊依然牢固。”
目前,江苏与德国共有26对友城、21对友好交流地区,其中包括与北威州和巴符州的两对省级友城关系。面对疫情冲击,江苏与德国的友城交往仍保持坚强韧性。
对此,巴符州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魏博深有体会。“今年7月,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中国研究院协助实施的环境技术与研究跨国能力中心碳达峰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双方友好省州合作框架下的重点项目。我本人就来自卡尔斯鲁厄。”魏博自豪地说。
对双方未来的合作,魏博充满期待。“我很乐意介绍更多的德国中小企业来江苏投资,我相信这些企业会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此外,我也期待双方在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开放创造机遇,合作带来共赢。“德企江苏行——走进常州”、双向投资论坛、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中德文化嘉年华……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对德举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经贸人文交流活动,金秋时分的这场对话值得期待。 (新华日报 记者 卫鑫 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