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立足法治服务保障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将“援法议事”理念贯穿于基层基础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推动城乡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通过法治手段解决了一批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和难心事。
一个统筹,强化责任。海门区委依治办严格按照江苏省委及南通市委依治办工作安排,结合海门区实际情况,出台海门区“援法议事”贯彻实施方案,将总体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单位,建设党领导下“民事民提、民事民察、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督”的群众依法自治新模式。
两大抓手,营造氛围。海门区以“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培育”为抓手,全力提升居民法治素养,继续加强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以“援法议事范例”推广为抓手,及时收集整理各区镇的经典做法,形成援法议事一镇一品,印制成《基层治理“援法议事”范例汇编》。
三级联动,协同推进。海门区委政法委书记姜勇亲自主持召开基层援法议事推进会,要求全区上下提高站位,贴近民生,增强开展“援法议事”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群众的获得感;区委依治办利用各种培训工作会议及全面依法治区区镇督察,海门各镇(街道)相继成立了依法治镇(街)委员会及办公室;区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四治融合,提升效能。海门区打造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区通过各村(社区)的“法润民生”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定时与及时相结合的服务机制,回应群众诉求;探索形成村民自治“1234”工作法,在每个村民小组中建立1个党小组,形成村民小组议事会与村民自治理事会两项机制,明确矛盾调解、平安巡查、便民服务3大职责。(文 施美娟 顾苑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