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州种好特色田园乡村“试验田” 曾经“人去楼空地荒”的乡村重发活力
这个国庆假期,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小南湖的人气居高不下。“现在祁巷的旅游业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业休闲观光,而是依托‘旅游+’,闯出一条条致富新路子。”祁巷村第一书记丁晓晴欣喜地说,祁巷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捧回“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等一块块金字招牌。
泰州市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乡村振兴的“试验田”。目前,全市先后实施了14个省级试点、5个市级试点以及61个面上创建村庄,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全省领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带来的叠加效应日益显著。东罗村、印达村、东进村、西陈庄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殊荣,祁巷村、东罗村、小杨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批原本“人去楼空地荒”的乡村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榜样。
据泰州市田园办负责人介绍,泰州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文旅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金项目向特色田园乡村集聚,坚决不增加镇村负担。市级财政2017-2020年安排奖补资金2.2亿元,同时鼓励基层摆脱财政依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有别于城市功能的“综合而强大”,泰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立足于“特而专、小而美”,突出因村制宜抓产业发展。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以提升村庄竞争力为目标,因村施策,注重特色,通过引进高品质农产品品种,高效利用项目建设成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手段,不断完善农业“接二连三”全产业链,致力寻求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发展的“最优解”。
小杨、印达、徐周等村以农为本,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特种养殖业;祁巷、东罗、麒麟等村集聚人气,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盐北村万昌自然村,以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吸引京东协同仓入驻,打造青年创业基地。一批乡村挖掘利用本土民居、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等特色文化,重现青砖黛瓦的建筑风貌,弘扬会船、庙会、渔事等乡村文化,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里下河风情田园乡村。唐庄村千亩草荡退圩还湖后,形成自然洁净的广阔水面,良好的生态本底吸引省运会水上项目中心落户,打通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国家和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还要有因村制宜“自下而上”的基层内生动力发挥。泰州市以模式创新促特色彰显,兴化市东罗村以村集体闲置土地入股,构建“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共建共营的“东罗模式”;兴化市唐庄村以党建引领乡建,积极打造“红色股东”唐庄品牌,形成乡贤、能人、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唐庄模式”;泰兴市祁巷村将“新乡贤”、致富带头人选配进村两委班子,形成“特色产业+产业党支部+能人型党员”的富民党建“祁巷模式”;靖江市德胜村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平台,形成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的“德胜模式”。针对村庄发展动力弱化问题,组织部门积极实施“雁阵计划”,配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6家特色田园乡村的“带头人”跻身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在特色田园乡村率先突破改革瓶颈,盘活闲置土地、宅基地、民房等“沉睡资源”,优先保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小杨、徐周等村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空闲农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新华日报 记者 赵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