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来源:南京日报  |  2021-06-24 10:41:17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浦口火车站片区效果图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南京北站效果图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绿水湾湿地公园航拍图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绿水湾湿地公园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王荷波纪念馆 

最创新 最精神 最宜居 最未来江北新区 擘画现代化新主城美好蓝图

江北新区中心区规划效果图 

  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以国际化视野谋划新区未来发展,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南京新主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江北新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过去六年,江北新区紧密围绕国家级新区、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和现代化新主城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规划编制工作。

  统筹规划,长江之滨创见未来

  ——《南京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

  江北新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创新、产业、生态、开放、宜居”5大关键词,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拉开现代化新主城建设大框架。一座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正崛起于长江之滨。

  推动绿色转型,筑牢生态江北

  江北新区枕山拥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滨江国家级新区,肩负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规划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将长江江北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和人文景观带。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创新江北

  江北新区立足创新驱动,以产业布局优化促进城市创新发展。一方面,江北新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降低重化产业、一般制造业,构建“3+X”现代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江北新区提出创新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通过预留本土优质创新型龙头企业承载空间,提高自主创新策源能力;增加新型产业用地、提高传统产业用地兼容性,满足就近创新转化需求;划定产业园区保护线、城市型产业社区保护线,保障优质产业空间。

  升级平台枢纽,建设开放江北

  建设全面开放、服务创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双区”叠加后的制度耦合、催化作用,形成政策高地,聚焦创新产业、金融法务、对外开放、人才服务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与先行先试。

  建设链接区域、创新先导的高铁枢纽经济区。加快北站枢纽建设,打造南京北部新门户。站前片区以高铁枢纽经济为引领,吸引优质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凸显长三角同城化企业总部特色,协同老山打造“山-站-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客厅。

  建设江海联运、双向开放的海港枢纽经济区。依托深水航道贯通,提升西坝港枢纽能级;整合水、铁、公、管道资源,提升西坝港交通集疏运条件;加强港区及港后腹地开发,推进西坝“四港一区”功能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江北

  江北新区锚定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新主城,聚焦公共服务、交通效率、形象魅力、城市管理实现全面提升。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划构建“城市级中心——城市级副中心——地区级中心——社区级中心——基层社区级中心”五级中心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产业社区服务圈和创新社区服务圈。

  提高交通出行效率。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构建“快速路为主骨架,主干路成网、次支路补充”路网模式,发展各具特色的道路系统;织密过江通道,促进拥江发展。

  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彰显滨江(河)筑城、铁路开埠、工业发展和红色革新的文化特色,构建“一带、两廊、八区”的魅力体系。

  强化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同步搭建全域覆盖的感知体系,超前建设高速的通信网络,统筹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中枢。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包括建设城市智能运行模式,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

  城市更新,百年老站焕发新颜

  ——《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城市设计》

  浓缩着南京近代史的“百年老站”浦口火车站,是江北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北新区通过对浦口火车站片区文化内涵、区位条件、人群需求的再认识,以城市更新方式,彰显铁路文化品牌,凸显滨江形象价值,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保护优先,凸显津浦铁路文化特色。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区和各级文保单位、延续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植入文化休闲旅游、创新创意产业,重现老浦口百年火车站的发展活力和新地标形象,开创扬子江沿岸后工业化活化改造时代典范,打造江北新区最响亮的文创品牌。

  重塑价值,构建滨江活力综合组团。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复兴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依托江北CBD新金融产业延伸与津浦铁路文化价值辐射两大优势,打造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品质宜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组团,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产业,建设铁路文化公园,构建南京独具特色的滨江创意先锋区,实现更综合的城市更新发展。

  以人为本,塑造城市乐活新社区。随着新兴产业功能的植入,浦口火车站片区将吸引更多元、更高端的人群入驻。规划着重织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在新马路地铁站周边植入大型商业设施,填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设施;同步构建蓝绿网络,贯通河道水系,打造通江亲水的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

  凝练特色,红色文化精彩传承

  ——《江北新区直管区红色文化资源梳理及空间管控专项规划》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江北新区率先在南京开展区级红色文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把党中央、南京市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充分践行部门行政管理工作职责。

  深挖掘、重梳理,建立资源库与凝练价值特色。通过研习史料、走访座谈,详细梳理了江北新区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库,将核心价值凝练为“南京红色起点、江淮工运旗帜”的品牌定位。

  优评价、抓重点,实现整体保护与分级分类共同管控。规划以“保护优先、展示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兼顾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传承价值、资源本体条件、区位环境条件四大因素,划分资源等级,确定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与传承彰显的重点空间,并提出具体管控和引导要求。

  强整合、多联动,实施多元文化协同与分层系统规划并举。直管区层面打造由“一轴、一带、一片、一点”空间结构组成的红色景区,集中彰显津浦铁路和滨江沿线重要资源价值,推出工人运动和党史教育2条精品路线,打造浦镇片区、永利铔厂节点2个重点项目。区域层面与浦口、六合相串联,共同构建“一横两纵、四片多点”的大江北红色文化发展格局。

  讲品质、微设计,推进空间场所设计与规划校核管控相融合。通过周边用地优化、功能提升、环境美化、景观标志引导、相关配套设施等的一体化整合,突出景观风貌、三维空间与文化意向的形象展示。通过校核各类相关规划,划定资源点保护范围,提出管控要求,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展陈与活化利用措施,并对相关规划进行反馈。

  促参与、重宣传,引领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同步展开。规划强调通过基于大数据、问卷调查等公众参与方式,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融合红色文化与江北新区其他文商旅产资源,策划“红色文化+”新功能,绘制红色地图,引导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靶向施策,交通路网外联内畅

  ——《南京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骨架和要素流动的血脉。江北新区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研究工作,围绕“通达开放的国际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高效畅达新区、健康安全的智慧交通出行新区”发展目标,构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门户枢纽,构筑通达便捷多层次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以综合枢纽为支点,建成面向长三角的一体化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江北新区至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直达、都市圈各城市1小时联通。高标准打造南京北站枢纽,升级西坝和七坝港口枢纽能级,推进马鞍机场民用功能。

  筑强双快骨架,强化沿江轴向组团快速联系和垂江方向联通。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完善对外轨道快线体系,支撑组团发展互联互通。构建全域可达、全程覆盖、全民乐乘的“三全”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公交枢纽场站布局,支持江北新区绿色健康发展。

  营造品质交通,构建宜行、宜居、宜业示范新区。推动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等多种类型的过江通道建设;构建集约型发展的道路网络;构建完整连续、安全安心、优美宜人的日常与休闲慢行网络体系;全面建立差别化的停车供应与管理政策;建设高效完善的货运网络。

  提供智慧服务,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推进高科技的智慧交通体系构建,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营管理,建设西坝智慧港口,加快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绿意共享,湿地涵养生态环境

  ——《江苏南京长江绿水湾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位于江北新区直管区东部的江苏南京长江绿水湾省级湿地公园,是江苏省第一家以洲滩湿地为主的省级湿地公园,也是南京市第一家省级湿地公园。

  绿水湾湿地公园生态价值重要,囊括了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等湿地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据多次生物调查数据统计,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高等维管植物191种,脊椎动物204种,其中包括哺乳类11种、鸟类150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2种,鱼类25种,是南京市洲滩湿地中水鸟种类最多的区域、南京市绝佳的观鸟胜地。

  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开展多方面研究。规划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重点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科普教育、科研检测、合理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规划研究,更好保护洲滩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实施分区管理。将湿地公园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实施分区管理。总体规划以保护湿地景观、洲滩湿地生态系统风貌、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在原有基底上恢复多种湿地类型,形成系列湿地微生境,为水鸟、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在保护恢复的基础上,规划整合湿地景观、水系、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多种要素,建设集保育、科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蕴藏一定文化和美学价值的省级湿地公园。

  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北新区规划国土发展中心 供稿、供图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