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经典瞬间,广大师生创作了100件艺术作品,记录历史变迁,讲述人文故事。”6月3日,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信仰之美”百件艺术作品现场创作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安宁表示,这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园美育相结合的主题党日活动,更是一次生动的艺术创作实践。
“信仰是什么?我想从一个故事说起……”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在活动现场致辞时,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将墨汁当红糖吃的故事,向广大师生讲述共产党人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她表示,此次“信仰之美”百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就是用艺术作品来展现百年党史中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让更多师生感受“信仰之美”。
该院美术系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王驰教授不仅自己创作了一幅作品,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创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为这次创作活动征集选题了。同学们从大量的历史资料里选取创作题材,最后确定100件艺术作品。用艺术作品传承信仰的力量,是师生们创作的初衷。”
美术191班的公煜柔与陈雨婷一起创作了《18只手印》。题材取自4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在“包干到户”的契约上摁下18只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这一历史瞬间。她说,作为“00后”,对于党史知识的了解大多是从文史资料中获得的。这次创作给了自己融入历史的全新体验。在创作时,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创作思路、查阅史料,在这个过程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当年的场景之中。“这种创作体验令人振奋。作为‘00后’,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峥嵘岁月和艰苦年代,但通过创作对比今昔,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不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当日,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砖艺术作品总设计师、市级非遗锦灰堆砖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嘉平向常州大学捐赠了一对由嘉兴南湖湖心取土烧制的砖作品,寓意着南湖的星星火种从革命红船起航地再出发。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接受捐赠并为其颁发收藏证书。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清向学校捐赠了“信仰之美”题字,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接受题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常州大学坚持用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赓续和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的项目和阵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文/包海霞 摄影/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