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来源:新华日报  |  2021-05-25 09:42:47

  原标题:苏州勇当长三角一体化治水开路先锋 ——以水为笔,共绘“最美窗口”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长江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 垂虹桥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苏州工业园区河长联盟启动仪式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周浦河劣Ⅴ类水体整治成城市花园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沪苏共建元荡岸线贯通先导段项目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特色田园水美画卷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常熟市琴川街道六八塘城市公园

苏州:以水为笔 共绘“最美窗口”

吴江、秀洲界河清溪河(实行联合河长制全国第一河)

  运河历史悠久,太湖风光旖旎,长江气象万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水之于苏州,是城市的灵魂和图腾,丰沛的江河湖泊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是苏州的鲜明底色和发展优势。

  近年来,苏州在河湖管护和水环境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5年来提高28%,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美丽姑苏正以水为笔,着力书写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三篇文章,勇当长三角一体化治水开路先锋,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治水,建设幸福河湖,助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以应变求变、探索探路的担当,奋力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苏州市河长办主任、水务局局长陈习庆表示,2021年,苏州将围绕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加快重点水利水务工程建设、加快“智水苏州”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谋划重要河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加快石湖、高新区等太湖、大运河沿线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以控源截污为重心,以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划先行,开启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

  苏州是有着“东方水城”“江南水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苏州水务对水的善治,将直接关系苏州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

  打开《苏州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苏州开启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路径清晰可见,这是今后5年苏州水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规划》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重要机遇,发展模式上体现生态优先和服务绿色发展要求,实施路径上坚持存量优化节约协同,变量强约束,增量全链条提质增效,监督实施上坚持全程管控刚性约束,实施效果保障上坚持全程评估问效。筛选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水污染、水景观、水经济、水服务、水约束、水保障、水管理、水物理网、水信息”等不同概念,明确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高效水管理”为主攻方向。

  流域骨干工程按照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水域面积保护率持续达到100%,水土保持率达到98.8%;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63.26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不超过25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区90%以上面积、乡镇建成区8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这是一份立足“十四五”新时代特征、全面落实国家战略、打造全国水务高质量发展标杆的战略蓝图。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苏州将重点推进“江-河-湖”水网联通,建设元荡示范段工程,规划实施八荡河等区域骨干工程和交界区域河湖整治,积极推动项目纳入长三角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示范区水利专项规划。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规划》继续强化与周边区域合作,研究制定“共同治水 团结抗洪”攻坚计划,积极与上海对接。开展设施共建、重大工程共商,以“堤防不留断头路、河道不留断头河”为目标,推进交界河道堤防在标准上、实施时序上的衔接,共同打造以“元荡、淀山湖”为核心的世界级湖区,协同推进“太湖”湖区品质和地位提升。强化生态共保,倡导共同推进长江、太湖治理保护工作,同步推进创建零直排区、排水提标达标区等行动,协同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

  钩玄提要,纲举目张。充分发挥规划先导性、引领性和约束性作用,水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供排水专项规划》《苏州市供水条例》《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苏州高品质供水专项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纲要和法律法规,从供水到排水,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从接口到排口,提供一系列制度保障,为做好新时期治水工作定下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结合新时期水务发展特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百姓需求,苏州市水务局全面加强水务领域对外合作,不断推进政企合作,先后与中交建集团、国投集团、中建集团、国开行、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住建部科技产业化发展中心、苏科环保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战略协议或开展项目研究。

  共保联治,携手书写一体化“水文章”

  2020年底,昆山市铺设的供水管道再一次向上海市延伸,上海青浦区白鹤镇的5500多户居民喝上了来自昆山的自来水。

  近年来,昆山“伸”向上海的供水管道越来越长,服务用户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昆山已铺设供水管道约9公里,每天向上海居民供水1800吨。

  同饮“一江水”,沪昆两地携手书写“水文章”是长三角一体化治水的缩影。以沪苏交界的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为例,岸线整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及景观人文等综合整治,可明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元荡湖区生态稳定、提升景观服务功能,具有防洪减灾、水生态修复、景观打造、社会效益提升等综合作用。

  “联”得更紧密,让长三角这块“绿宝石”的颜值不断提高。2020年3月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水利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以来,苏州水务部门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示范区系统治水、一体管水、合力兴水,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河湖长制协作不断深化,水体联保共治成效显著,示范区内主要河湖水质稳定达标,4个国考、4个省考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优Ⅲ,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一湾湾碧波美景正逐渐成为生态绿色示范区的亮丽底色。

  苏州在全国首创联合河长制,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体系,基本做到省际、市际、县际全覆盖,吴江区“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

  处于长三角一体化“C位”的苏州,以上海为龙头,抓紧谋划重大流域工程、抓紧推进全市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在生态水网建设、防洪除涝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水生态、重大流域工程等方面,为长三角一体化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突出重点,聚焦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重大流域工程方案落地。大运河苏州段150公里堤防加固和景观建设基本完成。在并行推进基础上,优先推进吴淞江先导段、太浦河示范段建设。加强区域供水保障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示范区青嘉吴清水和原水互联互通方案与区域协同节约集约高效使用水资源方案研究。

  统筹推进,聚焦生态共保联治。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完成京杭运河、太浦河清水绿廊评估工作。积极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联合治理跨界水体,清溪河界河长达39公里,吴江、秀洲两地共投入1亿元,清淤土方100万立方米,疏浚10.5公里;建立水葫芦打捞和联合巡河常态化工作机制,昆山、吴江等地大力开展“清剿水葫芦、美化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控省界河泊水葫芦输移。

  机制创新,聚焦开放协同便利。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打破行政边界和级别约束,上海、苏州两地水务部门对元荡桥开展涉水许可实施联合审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协同推进安全度汛工作,沪苏两地充分发扬共同治水、团结抗洪精神,开启蕴藻浜西闸、淀浦河西闸,加快吴淞江和淀山湖洪涝水下泄。协同推进重点河湖生态清淤方案研究。

  走在前列,打造生态美丽河湖样板

  耗时15年、迁移居民数十户、花费超过2000万元,这是苏州为复原607米长中张家巷河付出的成本。“水陆相邻,河街并行”是苏州的特色,复原之后,河道、房子、河桥、驳岸等都成了活化传承水文化的载体,不仅联通了平江片区的水系,更把沿线文化景点串联在一起。

  在不久前召开的苏州市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暨水环境全面提升工作部署会上,苏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指出,要深入推进全域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加快建设阳澄湖、澄湖、昆承湖、淀山湖元荡、同里湖、北麻漾6大生态美丽湖泊群,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出10条省级、200条市级、2000条县级生态美丽示范河湖,建成2~3个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美丽河湖样板。

  2021年2月20日,来自湖州、南浔、吴江的10名冬泳爱好者齐聚吴江区震泽镇快鸭港,畅游清水渠道,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新一年“开工”。

  位于震泽镇核心区的快鸭港,曾经沿河排污口多、违建驳岸多、环境脏乱,一度成为黑臭河道。2017年,震泽全面启动“靓河工程”,通过截污先行、亲水建设等措施,对快鸭港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如今,快鸭港水清了、岸美了,沿河老百姓都乐了。

  苏州以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为契机,围绕全市451条跨县交界河湖全部建立联合河长制。今年,还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发展契机,做好专项规划对接,加快“一河三湖”综合治理、“沪湖蓝带计划”实施、省际交界“9河9湖”畅通治理等工作,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水乡客厅”。

  碧波荡漾的太湖,是长三角的一颗明珠,2338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苏州境内约占70%。近年来,苏州结合东太湖整治、环太湖大堤工程建设、水源地整治达标建设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累计整治范围近200平方公里,清淤2100万方。

  东太湖大堤湖滨湿地带建设项目,是2020年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结合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行洪通道工程,在东太湖大堤外侧东山段建设长6公里的湖滨湿地带,采用绿岛形式进行地形塑造,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湿地填土55万方,木桩护岸6公里,面积约41万平方米,2021年1月底建成,有效改善了水环境,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保护了生态多样性。

  一年前,国内首个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落户吴中区临湖镇,为太湖保护探索新路径。示范中心可对餐厨垃圾、淤泥等原本需要通过填埋处理的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效协同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现镇域有机废弃物“零”废弃。除了临湖基地,吴中还将探索东山、金庭两镇基地建设,力争为今后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积累先导经验。

  上善若水,水性灵秀。苏州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突出支撑性、协同性和保障性,开创治水工作新局面,努力打造全国水利基本现代化的引领区,让绿水青山成为“最美窗口”的鲜明特色,弹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动人音符!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