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一支青少年足球队接连夺冠的背后——名校办名队,办出体教融合新格局
中国女足与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男足进行教学训练赛。 (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供图)
从早读开始,一直上课到下午3点,然后开始两个半小时的足球集训,这基本是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青城山路校区初二(3)班学生张亚每天固定不变的课程表。和班上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足球是张亚的必修课,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苏州市07年龄组男子足球队的运动员。
张亚之所以能够在一所非体育类学校接受足球训练,源于苏州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携手开启的一场体教融合新实践。在这项创新性探索中,体育系统发挥球员选材、教练方面的优势,教育系统发挥文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也激发了校园足球的活力,让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成为现实。
名校办名队,开启体教融合实践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这次联手,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自《苏州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事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足球特色学校遍布全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50所。校园足球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后,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精英球员?尤其是在苏州致力于打造足球城市的背景下,如何探索新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4月,在苏州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支持下,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与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开展“名校办名队体教融合”,共同培养苏州市07、08梯队足球运动员。在这次合作中,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是一所优质的公办初中,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有口皆碑;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两者刚好形成了资源与优势的互补。
名校办名队,首先打破常规的是,把足球队拉到校园里。两年间,共计35名球员经过选拔进入了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就读。与常见的长时间、封闭式训练所不同的是,这些球员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全过程体验着青春成长历程。
“在学校,他们首先是一名学生,其次才是球员。”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青城山路校区教务处主任蒋大成介绍,球员进校后,学校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分散安排到了各个班级。每个班两个人左右,拥有固定的任课老师,确保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球员们除了训练和比赛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跟自己所在的班级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
学习成绩一定要跟上,这是小球员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当球队外出比赛时,学校还会通过“送教上赛场”的形式,安排主要学科教师奔赴球队驻地进行教学和辅导,保证球员文化和学习不掉队,学业和足球两不误。
训练场设在学校,但不等于降低了标准。走进青城山路校区,人工草皮灯光球场、健身房、更衣室和文化陈列室一应俱全,学校还准备了球员专用餐厅和宿舍。
“在学校里能兼顾到学习和踢球,因此家长们非常支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青城山路校区执行校长倪凯健经常与这些球员的父母交流,很清楚家长们支持的原因:孩子回归学校后,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既避免了这些球员脱离国民教育体系,不至于球没踢好,学也没上好,最终脱离社会。
1+1>2,融合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
对于足球教练员刘飞来说,如今已习惯于简单的住校生活。这位曾经的江苏队足球运动员,退役以后在不同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做过教练员,有着非常丰富的执教经历。自从名校办名队合作开启后,他被苏州市体校派到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担任足球总教练,长期跟随球队扎根学校。“在校园内培养出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这是一个创新,值得去做。”对于这次的身份转变,他既兴奋,也感到压力。在他看来,学校在立德树人的培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意志品质、荣誉感等,特别是纯净的足球思想,干干净净的体育运动思想。
像刘飞这样的高水平教练走进校园,教导孩子踢足球,这是体教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苏州市体育部门下属的苏州太湖足球训练基地也向学校打开了大门,球队寒暑假可以长期驻扎集训,和全国各地的著名球队零距离接触,更能和国家女足等高水平队伍开展教学比赛。
但对于合作两方来说,名校办名队,不是体育、教育资源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体育和教育在价值目标上的融合,达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目的,并共同推动青少年的成长。
“教练一直告诉我们,踢球也要靠智慧,并不是说体能好就能踢好球,需要更聪明的人才能踢好球。”初二(7)班学生谢金宝自小爱踢球,从兴趣班开始,到参加各类比赛,后来被选拔到苏州。他的体会是,身处校园,会潜移默化受到品学兼优学生的影响,不仅会注意好、规范好自身的行为习惯,也对自己的足球梦想更有盼头了。
成绩证实了他的说法。这两年,学校先后获得了2019江苏省青少年精英联赛U13组冠军、2020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3组冠军、2020“立昊杯”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亚军等。与此同时,很多小球员入选过江苏省乃至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最佳阵容,3人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8人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为苏州市足球运动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2020年,学校还获得了“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称号。
“未来,我们也期待能看到从高新区实验初中毕业的球员继续在足球专业领域内深造,甚至在国家队中能涌现出我们苏州培养的球员。”苏州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周正祥认为,实践证明采用 “名校办名队”模式是打通“校园足球”与“精英足球”发展渠道的有力举措,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凝聚各方力量,融合的步伐走得更远
不久前,2021年苏州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落下帷幕。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男子、女子足球队包揽了“市长杯”初中男子组、女子组双冠。男子足球队的夺冠属于理所当然,但是女子足球队也拿到了冠军,足以见证足球在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基础之雄厚。
走进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随处可见足球宣传标语、足球明星海报、足球专栏橱窗这些物质文化印记。学生踢足球、玩足球,学校专门设立了一年一度的“足球文化节”,营造“快乐、阳光、健康”的校园足球文化。
足球文化是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特色品牌。自2003年建校起,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便致力于打造足球办学特色。伴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在校内“开花结果”,根植于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综合实践、思想道德建设等每个角落,造就了一所学校的鲜明品格。
“有足球生的加入,可以引领班级的足球文化氛围,在体育教学中,他们还可以辅助教学,带动身边学生。”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体育老师王鑫除了正常体育教学外,还参与球队管理。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他感到由衷高兴。
“竞技成绩只是评价体教融合成效的标准之一。在体教融合的推动下,快乐足球已经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总校长刘宗海认为,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本源应该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大力开展体教融合校园足球,就是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并自发地把足球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实施体教融合的实践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2020年10月,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开拓“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名校办名队”体教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一条龙”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减少学训矛盾,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训练的系统性。苏州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陆纯表示,教育部门将通过争取各方支持,改善硬件设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同时打通升学通道,来吸引更多的孩子选择足球,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充满信心,一直将足球之路走下去。
“名校办名队,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新回归到校园内,不仅大大推动了校园足球的普及人数,还能提升球队的竞技水平。”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主任邱林认为,只有好的土壤、气候、水源、种子、园丁,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体教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顶层设计、教练付出、家长支持、孩子努力,环环相扣,一样都不能少,只有不断形成合力,才能融得更深、走得更稳。(新华日报 作者 李仲勋 雷霆 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