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开发区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增进百姓幸福感
来源:新华日报  |  2021-04-09 10:18:22

  原标题:昆山开发区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增进百姓幸福感 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昆山开发区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增进百姓幸福感

昆山白士浦滨河公园 供图 昆山开发区

  昆山开发区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中心二期开发平台近日即将投入运行,在一期住房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叠加物业管理中心、居民监督服务中心、信访矛盾联处中心、综治联动中心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全面开创以数字赋能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作为“昆山之路”起源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命题下,昆山开发区不仅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产城融合深层推进的重任,也承担着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路的任务。面对民生需求大、流动人口多等现状,昆山开发区精准锁定民生需求,不断补足民生资源,并探路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富民惠民同步 深入推动共享发展

  春日的午后,新华日报记者来到昆山开发区平巷社区春曦园小区,走进其中,道路干净整洁,两边的树木萌出新绿,小区环境清新优雅。

  “别看我们这是动迁小区,但环境好,居民福利更好!”今年74岁的王保华是平巷社区居民,他告诉记者,社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额外发放900-1800元不等的“老人费”。对于生病住院的居民,医保自费达到4000元以上的,还进行10%的医疗补助。

  平巷社区隶属昆山开发区兵希街道,早在1976年就开始发展工业,这里就办起兵希第一家小化工厂。1984年,昆山开发区自费创办“工业小区”,开启了昆山工业开发的崭新时代。随着外资企业的纷纷进驻,平巷社区成为了开发区真正的“腹地”,一座座工业企业拔地而起。

  “在昆山‘农转工’阶段,部分农民就近‘上岸’、拆迁上楼。”兵希街道平巷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浦佳介绍。企业多了,工作有了保障,居民收入更稳定。而为了确保失地农民有一份兜底性的收入保障,2004年,平巷社区341名村民集资900多万元成立了富民合作社,建造了3幢标准厂房,每年底根据厂房租金收入发放红利。如今,社区已拥有16个标准厂房和1个农贸市场,每年的租金可达1400万左右。

  为了让更多像平巷这样有条件的社区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2015年,昆山开发区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集体资产“民办、民管、民受益”,并且可继承、可转让。在改革刺激下,整个开发区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2020年,开发区全年完成村级经济总收入1.25亿元,村均11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197元;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分红4097万元,平均每股分红578元。

  富民更要惠民。昆山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李斌介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区所在区域逐渐成为昆山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东部新城,目前本地人口17万多,还有暂住和流动人口将近40万,有着庞大的民生需求。近年来,昆山开发区加速补齐医疗、教育等民生资源短板,截至2020年底,已有各级各类学校43所,图书馆(室)21家,影剧院(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院区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体育场馆6家、健身点144个。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树立问题导向,持续排摸民生事业短板,列出‘短板清单’,老百姓缺什么,我们就精准补什么。”李斌介绍,目前,开发区正在加紧建立民生资源一张图,依托开发区地理信息系统,标注辖区内现有的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各类民生事业资源,制作民生资源电子信息图,直观掌握现有民生事业载体。“这样的一张图,不仅可以让百姓享受公共服务更方便,也可以让政府根据小区位置、人口数量及现有资源服务圈范围,实现各类民生事业资源精确布点、均衡覆盖。”

  大数据赋能 巧解基层治理痛点

  位于昆山开发区孔巷社区的春江佳苑小区被当地人调侃为“企业宿舍”,由于紧邻昆山开发区精密机械产业园,小区内外来人口租房现象非常普遍,2500多套住宅近一半处于出租状态,流动人口达5000多人,管理难度较大。

  人、房、事不关联不匹配,类似春江佳苑这样的情况,在昆山开发区屡见不鲜,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痛点。2020年2月,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为有效解决社区人口和相对应房屋信息的掌控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与出租房信息的实时动态掌控,减少靠“铁脚板”去摸排,昆山开发区在所有小区门口加装出入智慧通行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并上传至后端大数据平台作进一步分析研判,既保证数据安全又保证比对速度,比如排查整个开发区某省某市人员,以前投入大量人力需要几天时间,现在几秒钟就能完成。

  “智慧通行设备,不仅能够识别采集人脸信息,同时支持对二代证、三代证、港澳通行证、护照进行识别,实现人证合一。”李斌介绍,设备确保登记人员身份证信息真实有效,打造了“标准房屋地址+人员信息扫码登记+小区门口身份证和人脸一体识别”的智慧通行模式,从而构建起整个人员、住房信息库。住户、房东、租户可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远程信息录入。

  掌握了这些数据,社区开展具体工作有的放矢。“比如房间号是绿色的就代表自住,蓝色代表租出,显示红色的话就表示已经租满了。”孔巷社区居委会主任陶永军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平台,进入房屋管理系统向记者展示,不同楼栋里哪间房是自住的,哪间房是出租的,一目了然。点开一个红色房间号,只见页面上显示出了房内五位租户的身份证、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十分便于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沟通联系。

  如何让采集来的数据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昆山开发区深入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推广使用以房管人、红管先锋、331治理、AI乱扔垃圾纠察等模块。打开大数据平台,一系列数据精准反映出全开发区各个社区情况:日均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小区人数约9万人次,总刷脸人次达3100万人次;实现AI垃圾纠察4585次;完成出租房合规化改造25743套,待合规化改造1094套,实施断水断电506家,处罚整改3183家……

  2021年2月,开发区内一社区网格长接卫健部门反馈,辖区内一名高危孕妇于三日前从苏大附一医院出走,未查到近两日就诊记录,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网格长通过开发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系统查询人员信息,发现这名孕妇的居住地址。经了解,因就医花费较大,且当事人暂无工作收入,生活较为拮据,不得已离院回昆。了解情况后,网格长与开发区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并于第二日将其送回医院进行后续检查治疗。

  惠民更要安民。推动小区公共安全工作逐渐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昆山开发区借助大数据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减轻了常住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治理压力。

  智慧化管理 精准锁定民生需求

  社会治理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更好地、精准地服务于民。尝到数字化治理甜头的昆山开发区,还在谋划更大的布局,让数据成为精准服务的重要抓手。

  走进昆山开发区综治联动中心,一面巨大的屏幕上,展示着开发区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中心系统。这一平台集成了物业管理、居民监督服务、信访矛盾联处、综治联动四个功能模块。打开其中的物业管理中心模块,整个开发区内的21个社区的物业信息一目了然。

  “以前,我们接到12345或书记市长信箱投诉,只能来一单处理一单,没有考虑投诉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工作开展比较被动。”李斌介绍,实际上,居民反映的问题多有内在关联性,比如某小区居民对同一类问题多次反映,就要成体系解决。

  为了实现精准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和主动性,昆山开发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建设为契机,建立起小区管理扁平化指挥体系,运用四色管理机制和五星小区创建,着力提升小区管理品质和物业服务水平,通过小区体检单、处方单、交办单、反馈单、评估单的“五单”工作法,将居民反映最多、期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加以分析处理。

  在屏幕中心的开发区地图上,用不同的色块表示出各个社区的当月与前三年平均数值对比。“通过对门岗管理、小区安保、公共设施、物业收费、停车库位等十多个物业关键词进行提取,我们设立了一个参考值,以该社区前三年共计36个月的平均问题投诉量为标准,高于这个数值就会进行约谈,临近这个数值就会进行预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后提前介入,能有效提升民众满意度。

  精准找准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大数据打通了从上到下的主动管理渠道。而为了更好地让居民反映诉求,开发区通过建立居民监督服务中心,每个小区建立监督员队伍,完善小区管理监督体系,畅通居民自下而上的反映渠道,提升居民参与管理水平。同时,试点 “民生一点通”小区居民交互式系统,提供物业维修、就医咨询、活动发布等居民最关心的十几类便民服务项目。

  如今在昆山开发区,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大机制,正全面赋能全区社会治理能力。“依托平台智能化优势,不仅是提升管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的有效举措。”昆山市委常委,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一平表示,昆山开发区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形成第一时间掌握各类信息、处理不稳定因素、回应民生诉求的治理闭环,真正让群众在开发区安居乐业,让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新华日报 作者 盛峥 周成瑜 王俊杰 雷霆)

编辑:罗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