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圆满收官 “曲终戏未散” 剧种大团圆
“看今朝鹿城荟萃天下客,看今朝秋山含笑淡淡妆;百戏盛典逢盛世,万卉同春仰辉光……”11月23日晚,随着戏歌《百戏盛典》唱罢,历经42天的精彩演出,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正式落下帷幕,也标志着百戏盛典三年集中展演圆满收官。
“百戏盛典将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的成果,由文献数字转化为舞台呈现,这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性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戏曲展演展示活动,更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在闭幕式上说,昆山围绕“剧种”这一核心要义,组织开展剧目展演、专家研讨等系列活动,成功锻造了“百戏盛典”这一具有深厚内涵的文化名片。如今,“百戏盛典”已经成为加强剧种建设、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由此引发的“剧种热”,将引领全国戏曲剧种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三年来,百戏盛典先后组织全国现存的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开展201场演出,共12000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2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活动全程录播11000分钟,完成每场大戏折子戏初剪累计7000分钟;口述史采访350人,累计记录103T素材。
此外,昆山以举办百戏盛典为契机,成立了昆曲发展基金会,建设戏曲博物馆、百戏林公园,举办了80场特色戏曲文旅延展活动,接收到各参演单位捐赠的代表性藏品4400余件,充分展现了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各戏曲剧种的发展潜力,更加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自信。
“百戏盛典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舞台也同样关注着一些相对冷门的小剧种,为他们提供走上台前的机会。”国家一级演员、晋剧代表性传承人谢涛表示,这次山西的一批小剧种如道情、眉户、上党梆子都被邀请到了昆山演出。“现在我们有艺术节、比赛等各种展演形式,但像昆山百戏盛典这样的全国性平台,目前来说是独一份的。”
中国川剧领军人物、三届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表示,昆山用举办百戏盛典的方式,让濒临灭绝的传统戏曲再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在品牌运营领域内有所专长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当中。
“2020年百戏盛典的演出,我基本上从头到尾看了个遍,比较震撼的是一百多场演出没有看到任何舞台失误。”今年刚从西安音乐学院长笛专业毕业的顾东旭,现在是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笛师,“看了前辈们的精彩演绎,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只有把基本功学扎实,才能守正创新。”
作为百戏盛典的收官年,2020年盛典在延续前两年相关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丰富活动内涵,力求为百姓带来更多精彩。突出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元素,新增港澳台戏曲文化月、“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戏曲百戏进校园”、文创展示周等活动,特别策划了“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主题活动,推出6条“观演赏景”精品线路,看百戏的同时,品江南美食,探寻戏曲源头,赏淮扬美韵,游江南水乡,品康养人生,享文艺情调,以点串线,整合资源,覆盖昆山、苏州、无锡、常州、淮安、扬州等地,带来崭新的全域文化体验。
精心策划的百戏盛典最终是为了百姓受益,享受戏曲保护发展成果。三年来,百戏盛典累计现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2020年展演的大戏,我几乎每一场都来看,用八个字形容就是精彩绝伦、美不胜收。”年轻时从事锡剧舞美工作的王炜,今年已经82岁了,但一说起戏曲,眼里便洋溢着兴奋的目光。
“由于闭幕式日期临时变化,2019年和2020年都全程在昆山看百戏的四川蔡志雄、周美君老夫妻,已经买好回去的飞机票,很可惜没办法到场观看。于是他们就将票送给了我们,希望我们不要错过如此高水平的闭幕式演出。”王炜说,看到这么多精彩的演出,真的非常高兴,希望以后昆山能多邀请一些名家,展演经典著名的曲目、选段,让戏曲文化在昆山这片土地一直传承弘扬下去。
百戏盛典的成功离不开昆山的担当和作为。闭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向昆山市政府颁发“杰出贡献单位”奖牌,向各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颁发“优秀组织单位”奖。“能参与到这种有着文化传承意义的活动也蛮自豪的。”昆山本地人金莲,是这场盛典众多志愿者之一,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充当起检票员、引导员等角色,为老百姓享受百戏盛典的文化魅力提供保障。
“作为一座有浓厚历史底蕴、有文化传承的城市,昆山承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既是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作为‘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的现实担当。”昆山市市长周旭东表示,昆山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精心谋划、精益求精,积极开展精品化、项目化、特色化系列演出,进一步推动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中华传统戏曲焕发时代光辉贡献一份力量。(新华日报 作者 宗志鹏 陈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