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样板间” 一体化“试验田”
来源:新华日报  |  2020-10-26 09:40:09

  原标题:长三角“样板间” 一体化“试验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一周年回眸

长三角“样板间” 一体化“试验田”

苏州湾远景。 供图 吴江区委宣传部

  统一产业准入目录,企业迁移业务一天办妥,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水乡客厅”方案全球征集……再过一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迎来揭牌一周年。大胆地试,勇敢地闯,这片肩负着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探索出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成为改革试点、制度突破的“试验田”。

  先行先试,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

  6月23日,苏州隽源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投资人庞易安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跨省迁移一件事”所有办事流程,企业从上海青浦迁至江苏吴江。“这是示范区内吴江区的首家跨省迁入企业。”苏州市吴江区税务局局长顾友成说。目前,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税务部门已完成“便利企业跨省迁移业务办理”,办理时限从5到1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制度创新,是破题之钥,是治理之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一年来,示范区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项目管理、公共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大胆创新,积极试验——

  4月,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12个部门,围绕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提升移动支付水平、支持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等8方面,提出16条先行先试举措,示范区内跨区转账不收手续费。

  7月,示范区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一个目录明导向、一个标准定准入,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

  两省一市外专部门还会同执委会制定了《一体化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支持授予三地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权,设立外国人业务单一窗口,突破三地平均工资差异实现互认,建立外国人跨区域转聘减免材料绿色通道。

  在制度创新上,示范区的改革突破还有很多:形成了国家第一个跨省域的空间规划、赋予示范区执委会跨行政区域的省级项目管理权限、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等,打破行政边界,率先探索一体化治理机制。

  民生共享,“三家人”变“一家亲”

  近日,示范区内首个省际对接基础设施工程——青浦区东航路新改建工程即将打通,这条路东起沪青平公路,西跨元荡湾,与江苏吴江康力大道对接。“这条路通车后,元荡湾两岸的青浦和吴江居民穿过180米的元荡桥,便可直达对岸,比绕道G50高速至少节省20分钟。”青浦区建管委副主任耿伟荣说。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铁路方面,示范区范围内将打造“两横一纵”高铁网,“两横”之一的沪昆高铁已建成通车,另“一横”沪苏湖高铁今年6月开建;“一纵”是通苏嘉甬高铁。轨道交通方面,上海17号线将向西延伸,规划中的苏州地铁10号线将向东延伸,与嘉兴来的轨道线在“江南水乡客厅”握手。

  同处“示范区”,跨行政区就医更加便利。从8月24日起,青浦、嘉善、吴江三地居民持医保卡,三地看门急诊无需再备案,住院只需自主备案。吴江58岁的钱老伯患眼疾多年,长期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医院就诊。虽然两地路程不远,但报销很不便,“要自己先垫付现金,回来报销一趟也很费时间。”医保一卡通“2.0版”开通后,钱老伯开心地笑了,“刷卡又好又快,看了‘身体的病’,还解了‘心病’。”

  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布点示范区。近日,朱家角人民医院的扩建工程——长三角智慧医院即将运营。“医院由青浦区政府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共建,复旦大学6家直属附属医院的顶级专家在线提供服务。”青浦区卫健委副主任金贵元说,医院选在青浦,就是为了补上医疗资源“短板”。

  跨界水体向来是水环境治理的难点。经过近一年的对接磨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于近日出台,方案把7个主要跨界水体纳入联保,其中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湖、汾湖“一河三湖”是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的重点,2020年47个主要跨界水体将完成联合河(湖)长制的建立,三地治水从单兵作战转向握指成拳。

  水乡客厅,长三角的“湖荡绿心”

  跨界一体开发,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分属不同行政地区的产业分工、城镇协同、用地管控,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示范区目前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这块‘好料子’该怎么发展?” 6月18日,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总体规划的形成,意味着示范区统一了基础底板、用地分类、规划目标、核心指标,背后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创始成员共12家,包括企业、高校、央媒多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其中沪苏浙的龙头企业各1家。对于未来的发展,示范区带来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由企业和社会机构为示范区赋能。

  生态绿色保护与开发建设不是一对矛盾,该如何破解?示范区打出了“生态绿色”和“动能转换”两张牌。“有风景的地方才有创新经济”。根据总体规划,示范区河湖水面率要不降反增,同时转变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土地增量规模扩张的传统开发模式,构建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的新发展方式,着力发展 “4+1” 产业,即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以及生态型湖区经济,亩均收益达到100万元的,才能进入示范区。

  9月27日,一体化示范区重大标志性项目——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开工建设,项目位于青浦区金泽镇,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建设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培育示范区东部创新活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中心,集中展示科技研发、智能城市、生态居住等项目。

  当前,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是抓好“1+3”集中示范,共建一处水乡客厅。同时,在先行启动区内三地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祥符荡创新中心等近期示范片区。

  示范区内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核心的核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段进教授是“水乡客厅”提出者、城市设计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水乡客厅”不仅是“青吴嘉”的原点,也是长三角的原点。“水乡客厅”要建的,是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和特点的示范区,一个具有办公、展示、旅游功能的门户地区。建成后,“三省一市”的议事机构(执委会),开发建设的理事单位,以及信息交流、公共服务平台,将“摆布”到“客厅”来。此外,体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等“实践成果”,也将在“客厅”里向客人展示。

  一个好的规划,可以激发一个地区澎湃的动能。“我们要‘抽取’江南的文化特点和水乡的空间基因,融入到整个‘水乡客厅’的谋篇布局和规划设计中,打造‘最江南’的‘新水乡’。”段进说,水乡客厅对标威尼斯水城,打造世界级的水乡旅游目的地,建成上海、苏州、嘉兴等城市共同的“湖荡绿心”,城乡融合、城绿交融,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华日报 记者 许海燕) 

编辑:罗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