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淮安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最重要战略资源。“十三五”以来,淮安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周总理家乡”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市等称号。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淮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在2020年7月份召开的淮安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转型超越发展宝贵资本,以绿色发展提升彰显生态优势,淮安的水将更清、天将更蓝、空气将更清新……
精心布局 生态空间持续优化
天气虽冷,淮安古淮河湿地公园里周末观光的人依然不少,落叶金黄,芦苇摇曳,景色优美……这座建在城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有维管植物95科256种,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在保护水资源、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淮安强化空间管控、推动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的一例。“十三五”期间,淮安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机制,构建融合城乡发展的全域空间,初步提出“1-2-10-22”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形成“一带两心、两轴八片”的中心城区空间,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十三五”期间,淮安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12个,总面积84475.76公顷;坚持绿化造林,累计成片造林面积13.8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强化湿地资源保护,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古淮河)1个、省级湿地公园(天泉湖)1个、湿地保护小区17个,全市湿地保有量3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9.7%;推进矿山复垦复绿,2016年至2019年,全市复垦面积累计达1.3387万亩,7个矿山被拟推荐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11个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产业转型 生态经济高效发展
春有百花盛开,夏有荷藕飘香,秋可赏菊品蟹,冬可温泉疗养……在2020年10月份举行的第三届淮安食博会上,“淮味千年”展区吸引了众多观展人驻足。近年来,淮安聚力打造“淮味千年”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丰硕成果。
“淮味千年”是淮安好水、好土、好气候的见证,也是淮安推动产业转型、推进绿色发展的“结晶”。“十三五”期间,淮安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除了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淮安加速发展特色工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盐化凹土新材料平稳较快发展,食品产业体系化、集聚化发展,全面启动国家级淮安食品产业园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生态文旅产业逐步健全,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成功创成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成12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4个省级电商示范村、5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金湖县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洪泽区龟山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一步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在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全市煤炭使用量核减量约100万吨,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19.7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26.44%。
强化治理 生态环境全面提升
2020年1月至10月25日,市区PM2.5平均浓度37.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6%、同比提升8.1%,而2019年淮安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名,《靶向溯源 精准治理 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被评为江苏省“2019年度十佳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
这份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淮安本身拥有的良好“生态家底”,更与淮安市对大气污染实行靶心治理、深入开展污染精准治理密不可分。“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淮安狠抓制度供给和监管执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妥善处置涉及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建成市域生态红线环境监管平台。全面建立空气质量监测、降尘量检测“点位长”制度,加快实施重点治气工程,全力抓好燃煤锅炉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扬尘污染管控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创新河长、湖长、断面长“三长一体”管护机制,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推动重点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编制实施《淮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形成58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全市一张图”和“一企一档”成果集成。与此同时,淮安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6年至今年9月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276件,行政处罚金额262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