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打造城市中心公园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让更多人“因为一座山爱上一座城”
坐落城市中间的紫金山玄武湖。屠国啸摄
编者按:紫金山玄武湖是南京地理坐标、文化坐标,自媒体报道要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后,其未来发展尤为牵动人心。《南京观察》特刊发此文,诸多信息系首次披露,以飨读者。
紫金山玄武湖地处城市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人文资源,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展示区,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重要承载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我们要紧扣高质量要求,大力度推动紫金山玄武湖聚合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提升,打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独具美丽古都魅力的城市中心公园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紫金山玄武湖景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钟山风景区推出个性场景、开发全国最先进的景区智慧票务系统,开展新媒体“矩阵”传播,玄武湖5A级景区创建推进有力,钟山风景区“旅游便利度指数”位居全国前五,“常来紫金山”正成为美丽古都南京的诗意生活方式。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要求,紫金山玄武湖景区生态、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叠加和彰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旅游资源来看,资源丰富,但整合利用尚不到位。现行管理体制导致资源利用相对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管理运营。
从文旅融合来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对文化遗产挖掘、解读、利用不够,景区盈利模式单一,文化彰显不足,“文旅融合”不深。
从运营管理来看,拥有一流的资源禀赋,但运营持续投入不足。中山陵、玄武湖免费开放以来,财政定额补贴仅能维持景区基本运转和日常维护,景区收支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景点提升、产品创新、配套完善等方面持续投入不足。
从品牌传播来看,虽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伟人纪念地中山陵、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紫金山天文台、天下第一梅山等世界级资源,但品牌塑造、宣传推介不够,缺乏热点事件营销,国际知名度不高,对南京城市形象提升的贡献度不够。
山水一体化发展愿景
2020年8月,市委成立紫金山玄武湖规划保护建设指挥部,提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使之成为服务市民的共享空间和品质卓越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特别是2020年9月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提出在全市构建“一核三极”的空间架构和功能布局,其中“一核”就是要打造美丽古都形象的集中展示区。那么,如何更好地展示美丽古都形象?我们认为,在“一江一河”骨架基础上,着力打造“一山一湖一城墙”重点区域,构建南京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核心承载区。
建议围绕整合、保护、重塑、创新、数字、品牌、辐射“七个关键词”,打好“组合拳”。
第一个关键词:整合。借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空间打造、“曲江文旅”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下决心推进空间载体、设施配套、产业体系等资源一体化整合。
推动空间格局整合。加快实施紫金山玄武湖连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山湖牵手”的一体化景观。打通山湖连接通道,构筑以地上驳载观光为特征的旅游交通和以城墙、绿道为主的慢行系统闭合双环,将明城墙、九华山、鸡鸣寺、北极阁、月牙湖等资源“串珠成链”,构筑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实现景区旅游一体化联动。
推进产业体系整合。以紫金山、玄武湖、明城墙为中心,融合周边玄武、秦淮、栖霞、紫东四地的全域旅游发展要素,创意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核心区四个大型旅游服务中心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文旅商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区。
第二个关键词:保护。推进“一山一湖一城墙”一体化保护,最大力度保护好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肌理。
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留出文物古迹生存空间”的做法,构筑先进的遗产预警监管系统,组织开展紫金山全域文物考古和文物数字化工程,做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推进明孝陵、明城墙、天文台、六朝祭坛、黄册库遗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延续文化根脉,将文物的历史信息完完整整、原汁原味留传给子孙后代。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生态保护公益基金、设立景区专属纪念日制度,加强生态保育林区管理,实施紫金山流域理水工程,保护好古树名木及虎凤蝶等珍稀动物栖息地。实施玄武湖水环境修复工程,持续改善水质,推动水下森林群落建设,让稀有珍禽回归玄武湖,实现“以玄武之澄波,映钟山之苍翠”。
第三个关键词:重塑。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景区人文资源在新时代再展新颜、焕发新生。
梳理深挖发现价值。系统梳理“一山一湖一城墙”既有景故,收集文献资料,征集文物实物,建立历史文化名录。做好景区文化显性表达和文化交流,提升景区认知感和辨识度,彰显精神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接续传承赋予价值。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团队,开展“一山一湖一城墙”文旅项目专项策划。加快推进紫金山中国现代天文历史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新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广场建设。办好南京国际梅花节,扩大天下第一梅山影响,建设中国雨花茶博物馆,提升“长生鹿苑”内涵,重现“赏梅、品茗、观鹿、听泉”的人文胜境,以匠心铸造精品、塑造经典。
第四个关键词:创新。在产品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出实招,实现景区从“园林建设、旅游管理”向“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升级。
创新旅游业态。拓宽景区文旅要素外延,将“商、养、学、闲、情、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结合,重点发展沉浸式演艺、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等旅游项目,打造环紫金山博物馆聚落,形成融合型、体验式旅游产品体系。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区域、跨时空融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模式,举办国际性节庆会展、文学典故寻访、亲子互动文娱等活动,建设“全国第一旅游研学基地”,实现由传统的观光游向度假游、研学游、文化游、康养游等多元业态转变。
创新管理模式。谋划紫金山玄武湖景区运营管理,建立行政管理、公益事业、企业运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同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一个中心公园、一个机构统筹、一个政策管理、一个标准保护、一个公司运营。借鉴国内成功景区有关经验,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并推动上市,做优生态、做深文化、做大资产,最终实现对外输出管理模式、扩大品牌连锁影响的目标。
第五个关键词:数字。这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用数字技术赋能“一山一湖一城墙”高质量发展,让文旅生活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形成“乘数效应”。
提供智慧服务。与互联网文旅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推动探索数字旅游发展,深化智能售检票系统、客流车流识别系统、云旅游服务等平台建设,推广电子票、云排队等网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推动景区游览服务“线上化”,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优质文旅产品的便捷服务。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打造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展示项目,开展虚拟讲解、艺术普及、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服务,提升美育的普及性、便捷性。
加强智慧管理。借助数字监控、人脸识别、定位巡更等技术,建立突发事件全影像记录系统,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为景区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装上“千里眼”。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和产品质量满意度,开展精准营销,优化资源配置,拉动景区“二次消费”。以智慧管理优化人力资源安排,倒逼“流程再造”“岗位再造”,实现精细管理、降本增效。
第六个关键词:品牌。用好互联网平台,策划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传播活动,制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热点事件,推动景区产品增值溢价,塑造和扩大景区品牌影响。
实施品牌战略。借鉴国际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品牌策划方式,组织专业团队,对景区核心品牌进行深度聚焦、找准定位,塑造倡导生态文明、弘扬人文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彰显休闲气质的景区品牌形象。开展景区旅游主题口号提炼和“新时代新二十四景”征集评选,完善文化、商务、会展、研学等定制游服务,满足不同类型客群需求,让紫金山成为市民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
推动形象传播。办好国际梅花节、森林音乐会、雨花茶开采节、玄武湖樱花节、荷花节等节庆活动,多维度进行品牌营销传播。广泛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制造信息流量热点,将景区打造成极具传播价值的“媒介—城市”复合空间,沉淀景区品牌资产。搭建热点事件传播平台,借力紫金山峰会、紫金山创新大会、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等重大活动,策划举办户外赛事、暗夜公园等时尚活动,做好景区品牌传播,不断扩大景区国际影响力。
第七个关键词:辐射。推动“一山一湖一城墙”整体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更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
助力“创新名城”建设。进入新时代,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在城市价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一些高端的创新要素,更愿意布局在城市的山水之间。“一山一湖一城墙”的整体打造,更好地服务城市营商环境,更多地吸引集聚顶尖创新人才,让优质生态与先进科技浪漫邂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助推“美丽古都”建设。“一山一湖一城墙”山水相融、蓝绿互映,是古都南京最美丽的标识、最温暖的印记。坚持城景一体、主客共享的理念,扮靓服务市民游客的共享空间,发挥景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擎带动作用,传递独特人文魅力,满足人们寄情自然山水、体验美好生活的需要,让常来紫金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人“因为一座山、爱上一座城”。(南京专项课题调研组 中山陵园管理局姜宸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