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南京制造业最好的机会
来源:新华日报  |  2020-11-30 09:52:26

  原标题:连续五年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智能化,南京制造业最好的机会

智能化 南京制造业最好的机会

  26.9万亿元,这是去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比重28.1%。我国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4215.77亿元,这是南京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万亿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这也是南京15年来最好的名次。

  我国靠什么保持制造业大国地位,继而走向制造业强国?

  南京这样一座东部重要中心城市如何提升制造业,能否在下一个五年打一场制造业的翻身仗?

  11月26日-11月28日,江苏省政府、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在南京共同举办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这场大会或许能提供一些答案。

  竞逐智能化成大趋势

  “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举行这次大会,充分说明了智能制造已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开场白直接点明了智能制造大趋势。他认为智能制造事关创新发展,事关产业变革,事关开启新局。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性组织正在大力推动新型高级自动化制造。比如,德国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推出“智能制造领导联盟”、英国发布《英国工业2050战略》,下一代工业制造已渐成新的趋势。

  “工业4.0”理念提出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工程院原院长孔翰宁介绍,“工业4.0”的理念,是10年前他在柏林工程院的办公室与同事讨论时偶然创造出来的。智能制造的核心内涵是,提升产能,使产业更有弹性、更灵活;建构能自我感知的工厂,提供更好的、更令人舒心的工作方式,使制造过程变得更智慧和高效。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将劳动力从重复性的认知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们像真正的人,而不是机器那样工作。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连续举办五年,2020年尤其特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危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逐步陷入低迷,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带动智能制造强势崛起,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正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达索系统工业设备行业全球副总裁菲利普·巴蒂索在视频连线时说,在这种时刻没想到南京还能举办这场大会。

  来自国内外320多名重要嘉宾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这场大会,其中中外院士24人,智能制造领域专家100余人,领军企业代表200余人。本次大会不做实体展览,南京搭建云上展馆,参展企业超3200家,线上参会观展超800万人次。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院士,出现在大会开幕式和多个论坛。他多次表达这样的观点: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地位相当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电机和内燃机、数字化技术。他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抓住空前机遇,江苏要成为智能制造产业高地,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疫情对全球实体制造业造成空前影响,令某些趋势加速到来,而非放缓,这就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如果没有疫情,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肯定是另外的模样;如果没有疫情,世界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肯定不会像今天这般深刻。

  智能化照亮南京制造业

  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GDP同比增长3.3%,增速居“万亿俱乐部城市”首位,经济总量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疫情期间实现“弯道超车”,南京表现备受瞩目。

  在实现进位之前,南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2020年3月,南京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复产,工业用电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90%以上。

  南京服务业占比高达62%,不过疫情期间,恢复经济活力,南京制造业冲在最前面。可以说,是制造业满血复活带动南京经济的全面复苏。

  南京制造业之所以成为经济复苏强支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南京这几年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和制造业智能化。

  实施智能制造“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南京建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级智能车间66家。

  南京大型企业多,央企多,有条件实施智能化改造。以南钢、南京晨光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转型,以国电南自、上汽大通等为代表的在宁央企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上汽大通南京C2B工厂成为首家入选工业4.0“灯塔工厂”的中国整车企业。

  发展智能制造,南京第二个优势是智能装备产业比较强。有做机器人的本土企业埃斯顿,还有以博西家电、菲尼克斯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这些企业积极导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有力推动南京智能制造的模式变革、管理创新。

  一批南京“智造”元素亮相“大国重器”,标注智能装备核心产业的新高度。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其液压、燃油等系统技术攻关,由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中心承担;穿梭在京沪高铁线上的“复兴号”,其车门由南京康尼机电提供,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随天宫二号上天的太空望远镜,由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和紫金山天文台参与研发,其性能超过哈勃望远镜数十倍。

  智能制造就是给制造业“装上大脑”,而南京的优势就在于信息软件,强项就在控制系统。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已集聚软件企业5300多家、从业人员82万余人,智能电网、通信等软件产品分别占全国50%、30%的市场份额。南京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好,是全国互联网八大节点城市、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已建成5G基站1.3万个,拥有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南京应用基础好,已经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17家企业和单位被认定为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数量占全省1/4。

  南京率先启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平台建设,已建成具备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40家,覆盖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钢铁等重点行业。

  制造业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时代,比较苏南或南方等城市,南京没有跑在前列,在迈向智能制造阶段,南京有条件往前冲一冲。

  中心城市重塑制造业优势

  重视智能制造的背后,是这几年南京对制造业的重新认识。

  在全国现有的17座GDP万亿元城市中,2005年-2019年,南京工业增加值排名最好的位次是第12位,其间有8年排倒数后三位。

  作为曾经的“东部工业重镇”,南京近年做出重大战略决策,重新扛起制造业大旗,希望改变“倚重服务业、工业贡献度较弱”的状况,以十年来最大力度推动工业制造。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提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制造业的高质量,才会有南京发展的高质量。

  3年前,南京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突破。2017年6月,扭转连续41个月的工业投资负增长;2018年,南京工业投资增幅达8.9%,创下近4年工业投资增幅新高。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1834.7亿元,同比增长15.1%,创5年新高。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创两年新高。对比省内,南京当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升至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无锡。

  这两年,南京对发展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和保障力度远超往年。

  2019年2月28日,南京召开制造业高质量推进大会,提出当年增加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800个以上,并对企业技术装备投入实施10%的普惠性补贴政策;计划通过两年努力,全市工业投资占比达40%左右,“十三五”工业占比达35%。

  在今年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动员会上,张敬华提出要创造最优环境最优条件,对先进制造业项目要100%确保供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他要求市级层面为先进制造业项目成立专门协调小组,投促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发改委、规划资源局、工信局、生态环境部门参加,围绕项目选址、用地保障等,及时研究会商,做到应保尽保。

  南京2019年制造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跃升。制造业正成为南京发展提速、集聚人口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南京制造业总盘子不算大,但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对有活力。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三,软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南京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全面实施五大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推出八大产业链推进行动。

  2020年南京出台“四新”行动计划,10年来首次将工业纳入各城区考核。“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的工业,将以新的模样重新“进城”。“进城”制造业中,相当一部分是为制造业提供“大脑”。

  从南京空间布局看,南京形成多个制造业的集聚区。沿江的江宁滨江开发区,接连引进百亿级先进制造业。南部的溧水成为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出台十条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

  “前三季度,园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市飘红,制造业起到压舱石、‘主攻手’作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胡弘介绍,博西家电智能家电产品、LG化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出现暴发式增长,先进制造让很多企业率先从疫情中突围,以快速复苏赢得市场。

  寸土寸金的江北新区,划出近20平方公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并在2020年开始打造全国首个鲲鹏架构下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预计一年时间就有超过300家制造企业应用这个架构下的解决方案。

  发展智能制造,南京拿出“南京方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5G技术、工业互联网,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主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以工匠之心运帷“智造”

  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宣布南京制造业目标,即启动实施“12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破行动,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超万亿,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两大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五大集群规模分别达2000亿元左右,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

  南京制造业要打赢这场翻身仗,智能化是争胜利器。

  “疫情带来招工难等问题,对制造企业造成生产波动,从我们接触的企业看,今年不管有钱没钱,企业上马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意愿更为强烈。”南京埃斯顿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王杰高告诉记者。疫情阻碍人员的流动,这为机器人设备厂商提供机遇。今年该公司新增客户中,首次采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占1/5。

  “总体来看,机器换人已是行业大趋势。不缺钱的企业上马机器人设备快一些,缺钱的只是上得慢一些,最终都想上。”王杰高介绍,埃斯顿研发的机器人已运用于锻压设备、机床、食品等多个行业,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

  最近,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继中标三个电厂智能化项目,包括:国内首套5G智慧电厂——马钢节能减排CCPP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垃圾发电行业首套智慧电厂——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工程;中海油集团首套智慧电厂——中海油阜宁燃机热电联产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增长30%。这家深耕能源和化工领域智能化改造的企业,销售和利润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自动化仪表到控制系统再到智能化,科远智慧服务全球客户超3万家,见证中国工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公司副总裁沈德明看来,能源和化工行业具备率先智能化的基础和实力。推进智能化要实事求是,各个行业基础不同,升级的目标也不能求同。新一代工业制造,各国侧重点不同。德国“工业4.0”侧重中小企业的创新,而美国制造谈得更多的是工业互联网和再工业化。在日本,制造业的重要方向是人工智能。

  相对于科远智慧面对发电厂、化工厂等大型企业,南京埃科法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却是和小模具厂打交道。一个模具,从数控铣、高速铣、线切割、电火花,要经过10道主要生产工序。传统的模具厂,规模再小,也要购置至少10道工序的设备,每个产品都要通过10道工序来生产。而通过埃科法协同平台,模具厂只要专攻某一个工序,只要在这个工序上做到质量最好,价格最优,那就能获得更多订单。埃科法总经理张堪介绍,这个平台好比是制造业生态中的底层食物链,为上层的制造提供坚实基础。目前,平台已集聚20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3万多台生产设备。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浙江,恰好弥补南京、上海等地基础工业相对缺失的环节,从事高端制造的企业如果需要模具,通过平台就能快速获得最优产品。

  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有不同的方向,有的需要补上自动化,有的需要协同作战,有的可以一步走到智能化。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出席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并作主旨演讲。他说,企业行动的本质是为了让企业更有活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不是为智能而智能,为转型而转型。2005年一台机器人需要二三十万元,如果在那时候就大规模用机器人取代人工,那企业很可能就做不下去。而现在,机器人已经降到几万块钱,对很多企业来说,考虑智能化,是时候了。

  确实是时候了,但不要期待上马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和物联监控,中国制造就能一马当先了。这是多位受访业界人士给出的忠告。即便是同样的工艺,一样的生产线,做出来的产品还可能有很大差异。

  我们呼唤让智能制造来得更快一些,我们更需要以“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新华日报 记者 李凯 颜芳)

编辑:罗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