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从“南京智造”看工业发展新图景
上汽大通生产车间内的智能运料机器人。 南报融媒体 记者 董家训 摄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制造业发展实际,在“南京智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和未来,将以一场“超级引擎”般的碰撞,向世界展示智能制造的强大力量,也展示“南京智造”的独特魅力。
“一极三区多点”布局,构建“超级系统”支撑体系
先后制定出台《南京市智能制造名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市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中设立智能制造专项,加大对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的扶持;发布“四新”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壮大数字经济等新产业,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率先实施由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推动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
近年来,南京市不断加强政策措施引导,为智能制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南京市智能制造名城建设实施方案》中‘一极三区多点’规划,加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新区,南京经济开发区、江宁区、雨花台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示范区。其中,江北新区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园,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系统集成、高端装备企业,依托国际合作组织或平台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应用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成为南京率先、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新一代的智能制造,是一个主要由智能产品与装备、智能系统方案、智能生产、智能服务这四大功能系统集合而成的超级系统。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已成功举办4届,随着大会的主题、内涵逐步丰富,为国内智能制造搭建了一个对接国际的一流平台,我市也围绕智能制造这一重大命题,紧抓机遇,为让这个超级系统正常运转、不断进化发展,加快实施强基建设,着力构建支撑体系。
一是强化装备支撑。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全市累计获得22个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产量近5000台套。二是强化软件支撑。充分发挥软件名城优势,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一谷两园”,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优秀云计算和大数据软硬件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2019年,全市软件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占全省比例超过50%,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三是强化体系服务支撑。大力培育本土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鼓励有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全市共有5家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17家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龙头企业带动,44家智能工厂企业产值近千亿元
南京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本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云集了埃斯顿、富强科技、西门子、中兴通讯、南京钢铁、小米、海尔、犀牛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头羊”企业。
“在迈向智能制造的道路上,‘领头羊’企业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南京市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典型示范引领,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目前,南京市共有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6个、市级智能工厂44家,同时,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案例。
2019年,全市44家智能工厂企业产值近千亿元。在示范企业的带动下,一批中小企业也开始在不同层面启动智能制造的改造和尝试。
万企“上云上平台”,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模具市场是典型的蚂蚁市场,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很小。目前市场上供需信息不对称,模具价格不透明,对模具及产品需求量小并且时间要求敏感的中小型产品公司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地理位置、合适的产能、合适的价格的供应商。”南京埃科法物联技术有限公司CEO张堪说。针对这一应用场景,该公司推出了模具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整合碎片化产能,形成30平方公里范围产业集群,并推进线下模具产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信息化改造。
南京日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为突出平台能力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市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并围绕核心业务上云、数据和设备上云、基于“数据+模型”的创新应用3个方向创建星级上云企业。
目前,南京市上云上平台企业已超过1万家,重点培育支持了近500家星级上云企业和5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星级上云企业认定数达到440家。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加快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具备对外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40家,其中获省级认定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入围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的5家。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智能制造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建立起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
着力打造创新载体,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全市目前拥有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工业软件等多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江北新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江宁“5G+”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和创新机构,国内首个国际化、服务大众的智能制造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德国弗劳恩霍夫先进技术创新及展示中心项目已在江宁投入运行;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积极创建智能制造装备安全领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目前已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我省获批筹建的第一个领域类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人才工作基础。近年来,先后组织企业参加省“英才名匠”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全市现有13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6所高校有专业机器人研发团队,着力培养了一批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创新之城,智慧之城,南京将以智能制造大会为契机,以更积极的政策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科技成果、各路资本集聚,用综合产业优势吸引各类企业,用最大的诚意推动交流合作,展现“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发展新图景。(南报融媒体 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