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2021-07-07 10:50:25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周经韬

  原标题:为城市追赶超越铺设“黄金跑道” 交通先行,南通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交通先行 南通市未来更“好通”

《新农村》 陆冰 摄

  “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6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立即在一江之隔的南通,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南通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被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连结得越来越紧密。站在长三角的大舞台上审时度势,南通市委明确“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交通,无疑是推进“三个全方位”的重要基础。2021年两会,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打造综合交通新枢纽”确定为“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交通重塑城市,交通改变未来。”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建飞介绍,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南通交通人将咬定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南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勇当“开路先锋”。

  南通“好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从高空俯瞰,长江和黄海如同两条温柔的臂弯将南通拥入怀中,在赋予这座城市江风海韵独特气质的同时,也从东、南两个方向将南通与外界隔绝。南通,因此成为交通末梢,被人戏称“南不通”。改革开放前,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581公里,平均每万人仅拥有2.29公里公路,不通公路乡镇达79个,没有机场也没有一寸铁路,近400公里江海岸线上没有一座港口,而拥有一座跨江大桥,更是南通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长江奔腾万里,最宽处就在南通段。要在千帆竞渡、浩如沧海的黄金水道上修建一座跨江大桥,面临的,是一项又一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突破,发生在2008年6月30日——苏通大桥正式通车。建设者们克服复杂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通航条件的影响,解决河床冲刷、船舶撞击、结构抗风、施工控制等十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刷新4项世界纪录。

  更大的突破,发生在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运营。大桥承载能力为苏通大桥的五六倍,采用世界最大钢沉井作为桥墩基础,浇铸出世界最高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桥塔,建成世界首座主跨径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彻底结束了长江南京下游没有铁路过江通道的历史,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院士称赞为“人类实现了高速铁路条件下跨越能力的又一次突破”。

  5个多月后,在年度最强寒潮中,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G8321次列车从盐城风驰电掣奔向南通。盐通高铁,“十三五”中国沿海铁路大通道的收官之作,给南通“好通”再添精彩一笔。

  江海回望,沧桑巨变,南通已呈现大桥、公路、铁路、民航、港口“路路通”喜人局面:建成苏通、崇启、沪苏通3座跨江大桥,另有多条过江通道正快速推进;公路总里程达1.9246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前列;铁路突破420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长超过86%,形成“两横两纵”格局;南通机场日均客运航班起降近100架次,旅客吞吐量跃居全省第三;南通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90万标箱……

  成绩的背后是汗水。“政策红利争取前所未有、交通建设成果前所未有、交通服务效能前所未有、改革创新成果前所未有。”周建飞介绍,“十三五”是南通交通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70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8%。2020年,南通市交通运输局被表彰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并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综合工作考评中获得第一。

  一通百通:交通突破打开发展新格局

  6月10日凌晨,伴随着汽笛长鸣,沪苏通海铁快线班列满载着35节车厢的商品,从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驶出,前往目的地上海港。

  沪苏通大桥开通仅9天,沪苏通铁路即开出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货运班列无须绕经南京,经沪苏通铁路直接南下,运行时间由13小时缩短为6小时。“每个集装箱可节省运费800至1000元。”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总经理王卫国介绍,海铁班列一开通就大受欢迎,3月起由每列25辆扩编为35辆,今后还将视条件增加开行列数。

  火热的海铁班列,让南通不少干部由衷感慨:当年,因为没有长江大桥,被40多分钟长江汽渡颠“黄掉”的项目,多到数不过来……

  一座跨越天堑的大桥,是人流通道,也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畅达的立体走廊;是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重要变量,也是一座城市跨越赶超的强力支撑。

  放眼中国版图,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形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南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就认为长江入海口两岸具备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最适宜性要素条件,建议与浦东一同开发建设南通,共同打造万里长江的“龙头”。但受制于当时的综合国力、交通瓶颈、经济流量等因素,这一提案只能停留于纸面。

  一通百通,经脉俱通。伴随着过江通道、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接连突破,南通蕴藏的经济潜能被快速激活。

  ——在沿海,重特大项目纷至沓来。以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等项目为代表,南通沿海正从茫茫荒滩变身项目建设主战场。2020年以来,“大通州湾”累计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328亿元、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316亿元。

  ——在沿江,优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规划建设不到5年,17平方公里的南通创新区已引入科技项目160多个,成为城市最强“创新引擎”。以创新区为核心,南通正聚力打造“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据统计,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十余年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2.7%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移5个位次。2020年,更是成功迈入“万亿俱乐部”,成为苏中苏北首个“万亿之城”。

  在更高起点上谋势,南通明确新定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交通,再次成为南通追赶超越的战略“抓手”。“沪苏通作为长三角中的核心三角,地域相连、经济互补,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介绍,“受制于大江隔阻等原因,南通一度跑不起来。过去10多年,南通先后建成3条过江通道。‘十四五’期间,将创新机制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力争5年再建成3条,以交通新格局打开发展新格局。”

  八龙过江:内畅外联书写“通”字大文章

  新年开局,南通交通喜迎重磅利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首次在国家级规划中得到确认。

  奋进现代化建设新赛程,南通交通人起步即冲刺,为城市追赶超越铺设“黄金跑道”。盐通铁路通张段、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洋通高速二期、南通绕城高速等一批重点工程克服种种困难,高效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投资总额预计达到1500亿元,约为“十三五”的2.14倍。其中,2021年全市大交通共安排重点项目98个,计划完成投资201亿元。

  宏图铺展,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原则,南通稳步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过江通道。除已建成的3条过江通道外,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海太通道、张皋通道、苏通二通道、崇海通道5条过江通道全部获得国家发改委《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计划(2020-2035年)》支持,未来,南通将形成“八龙过江”格局。2021年,将开工建设通沪通道(北沿江高铁)、张皋通道,推动海太通道大临工程开工,力争苏通二通道完成桥隧比选论证。

  ——新出海口。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目标,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2021年年底开港,将形成国内不可多得的公铁水、江海河联运优势,力争到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00万标箱,2035年超过1500万标箱。

  ——南通新机场。与北沿江高铁一起构成“轨道上的机场”,规划年客运量4000万人次,将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

  南通将来更“好通”!据介绍,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南通将精心编织水陆空铁无缝衔接立体交通网络,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内畅外联的“通”字大文章:

  “十四五”期间,以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精准补齐短板,初步建成通州湾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省前列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35年,依托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南通新机场空铁枢纽,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上海、苏州、嘉兴共同打造成以上海为核心的“1+3”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成国家、区域、城市圈多层级的通达全国、便捷联系区域及周边城市、覆盖南通各区县的运输通道,全面实现交通网络立体化、一体化,基本实现交通网络国际化、现代化。

  到2050年,全面建成国际性门户交通枢纽,建成连接全球的国际性运输通道,全面实现交通网络国际化、现代化;建成多层级综合客货运枢纽,重点形成以新机场为核心的融合衔接各级通道的综合立体客运体系,和以通州湾为核心的融合衔接各级通道的综合立体货运体系;交通设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新华日报 作者 徐超 徐以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