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03-16 09:34:34来源:新华日报编辑:杨心怡责编:周经韬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打造产业地标 赋能高质量发展

  放眼龙盘虎踞的金陵城,建邺是个独特的存在。这里有闪耀繁华的新城,有诗意的江畔风情,有人才汇聚的朝气与挑战,有现代化、国际化的气质……

  回望“十三五”,南京建邺就像一辆高速列车,不断按下创新发展“快进键”——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并跨入千亿元俱乐部、金融业壮大成第一支柱产业、数字经济新高地迅猛崛起……

  奋进“十四五”,建邺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和重量级“新考题”,作为牵头部门,建邺区发改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金融+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优营商环境,紧抓重大项目,走出一条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邺路径”。

  金融赋能,筑高“第一支柱”

  从2005年正式启动河西金融集聚区相关发展规划,到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经过16年深耕发展,建邺区已成为南京市金融集聚度最高的地区。

  截至2020年底,建邺区集聚金融机构超900家,以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代表的稀缺金融牌照持有机构落户;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集聚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102家,管理基金规模1235.3亿元,均居全市第一。

  数据飘红的背后,是这一产业大区的全速出击。近年来,建邺区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集聚区和金鱼嘴基金街区“金融泵站”作用,不断完善“基金+创业空间+创业辅导+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融合链,为企业提供全覆盖、全过程金融支撑,探索出一条金融机构与企业互利共赢发展的建邺之路。

  以优化空间布局加速金融资源集聚。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2019年7月,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成立,按照“1+4”布局,重点打造1个示范区和4个特色片区,总规模超45万平方米,街区已集聚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超700家,涵盖了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一带一路产业基金、沿海产业基金等一批百亿级基金,以及注册规模为50亿元的南京市创新投资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正在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资本引擎”。

  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建邺区创新推出“建邺高新进园保”系列金融产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不畅等难题;布局产业基金群,撬动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巨石科创成长基金,20亿元的停车场基金,50亿元的城市更新基金。

  以满足企业需求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建邺区与金融机构人才双向交流互动机制,推动银政企资源充分融合;联合创投领域知名机构,做好每季一次的金鱼嘴特色活动、每月一次的金鱼嘴主题沙龙和每周一次的金鱼嘴项目路演。

  创新发展翩翩舞,金融活水汩汩来。由于金融赋能,“十三五”期间,建邺区提交了一份完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并迈入GDP千亿元俱乐部。到2020年底,金融业增加值达322亿元,占GDP比重达29.3%,金融业已然成为区域第一支柱产业。

  2021年建邺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破题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从传统“银证保”向新金融聚焦,加快建设金融城三期,开工建设建邺科技金融中心,率先开设金融法庭,引进集聚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持牌机构、地方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以及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力争全省首只公募基金在建邺落地,引进金融类机构不少于350家。

  创新沃土,崛起“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高地

  金融活水引来产业大发展。继阿里巴巴、小米有品、腾讯云启后,建邺在数字经济行业再发力,与哔哩哔哩签约成立江苏总部,中国电科新一代移动通信南京创新中心、华泰证券金融大数据研发中心也签约落户。千帆一道带风轻,金融与数字经济的“1+1”产业大发展,又为建邺区其他产业齐头并进带来新环境。

  一大批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在这里集聚,一棵棵小树苗成长为行业“小巨人”,一家家初创企业发展成“领头羊”。凭借着丰沃的“创新土壤”,2020年,建邺区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半数以上,超过全国约15个百分点、全省10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变量。2020年,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9.95亿元,同比增长13.3%,技术合同成交额46亿元,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孵化引进企业26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3家增至300家,数字经济成为增长重要支撑。

  更重要的变化在于,总部企业正强力释放“虹吸效应”,吸引生态链、生态圈企业密集落户,进而构筑起一个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圈。目前,建邺区已经集聚总部企业76家,其中经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37家,2020年新增11家市级总部。互联网前20强企业已经有13家入驻建邺区,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网易有道江苏总部、滴滴华东区总部、58集团华东总部等,将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从空间上看,以阿里江苏总部为核心,周边环绕小米、58等企业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已初具雏形。这个区域未来将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单位面积贡献最大,PCT和发明专利产出最多,原创成果最丰富、创新生态最优质的总部集聚区。

  数字经济总部集聚群引领未来产业。建邺区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一转身把发展的“触角”伸向“云时代”,启动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以应用场景开放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效应逐步呈现,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腾讯云启基地、甲骨文“Oracle(南京)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创新中心”等一批人工智能总部企业相继落户,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着力打造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硬核”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邺区围绕中新智慧城市建设方向,重点打造南京市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江心洲),建设集交通信息智能采集、交通数据充分共享、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无人驾驶广泛应用的未来出行示范岛。

  安商留商,打造“建邺企服”品牌

  各路总部纷至沓来,为什么选择建邺?进入创新赛道,招商比拼的不再是传统优惠政策,而是营商环境和专业服务。建邺区2万多家企业,超八成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方面的中小微企业,对他们而言,金融环境就是建邺最重要的环境,金融服务就是企业最需要的服务。

  建邺区推出“小莫”等特色服务,为辖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生活保障等差别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如今“线下小莫服务团队+线上企业服务群”双向发力,服务互动持续升温、企业黏性不断增强。下一步,建邺区将力争通过全方位提质增效,擦亮“小莫”“建邺企服”金字招牌,让“建功立邺·到此莫愁”成为建邺的鲜明标识。

  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成为建邺“科创森林”愈发茂盛的优质土壤。建邺区打出招引“组合拳”,组建招商中心和区金融招商专班、金融科技专班、数字经济专班等多个专班,共同发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20年,围绕市“四新”行动、产业规划、行业动态、招商引资考核要点等主题,建邺区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4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招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谈判能力,实现了从“专职招商”到“专业招商”的转变。

  政策方面,建邺结合发展实际,建立科学规范有建邺特色的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形成1个统领政策加6个专项政策的“1+6”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实行精准有效的扶持;累计授信408笔共22.7亿元,超九成为纯信用贷款,惠及中小微科创企业超300家;为创新打造集聚磁场,实施高企突破、新研倍增、人才倍增计划,优化“建邺16条”,加推“创邺八条”“海创七策”,建设南京首家“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

  重大项目建设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投资增长的“领头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抓住了重大项目,就牵牢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2月26日,建邺区总投资达87.69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科技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态环保、人文教育等多个价值链中高端产业领域,充分展现河西·建邺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额达30亿元的建邺科技金融中心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建邺区又从传统金融向新金融迈出了一步。该项目也将通过建设科技金融总部基地,集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推动建邺区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新金融生态体系。

  蓝图已经绘就,路径更加清晰。2021年,建邺区以新基建行动和重大项目为引领,以产业集群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招商突破。实施产业链招商,瞄准金融科技、证券投资基金、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实施载体招商,提高“小分队”招商频次和精度,更大范围招引优质运营商和企业;实施资本招商,紧紧抓住南京打造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机遇,发挥社会资本导流作用,建立资本纽带、引导企业落户。

  金融业是撬动建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如今,建邺早已成为一块“淘金地”,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在此“建功立邺”。 (作者 薛涵 赵冉 建邺发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