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智造南京” 聚焦全球目光
2020-11-27 09:59:52来源:南京日报编辑:罗毅责编:周经韬

“智造南京” 聚焦全球目光

备受关注的大会“云上展馆”亮相开幕式。 南报融媒体 记者 崔晓 冯芃 摄 

  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工业革命,浪潮滚滚;智能制造,勾勒人类未来发展美好前景。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 

  从2016年起,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南京连续举办5届。前4届,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嘉宾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总体论坛观众近4万人次,专业观展观众近40万人次,大会日益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性、专业化的顶尖品牌峰会。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记者在开幕式和先期举行的分论坛及嘉年华活动中,对相关部门和参会嘉宾进行了采访。 

  “智”同道合:智能制造,南京创新发展“必选项”

  初冬似春华,金陵迎天下。 

  开幕式主持人、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康辉介绍,本次大会以“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为时代制造”为目标,将聚焦智能制造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办系列重点活动,携手推动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赋能转型、添彩未来。 

  “智”领产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今天,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包括南京在内主要城市的共同选择。 

  这是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只有紧紧依靠创新这个核心动力,推进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才有强劲动能。 

  这是产业变革的方向选择。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汇融合,已经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这是开启新局的战略选择。步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智能制造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必将在支撑“双循环”中赢得发展先机、开拓广阔空间。 

  近年来,南京市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到2019年底,连续11个季度GDP保持8%左右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增长3.3%、增速位居全国GDP过万亿元城市首位,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这些经济指标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的量质齐升,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持续跃升。 

  ——智能制造已成为南京创新突破的主要领域。南京科教资源丰富、高校院所云集,拥有众多优势学科、科研人才和平台载体,紫金山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一大批高端平台持续落地,近70家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构筑起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最强大脑”。 

  ——智能制造已成为南京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南京大力发展新基建、做强产业链,实施数字经济行动计划,实行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三,软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智能制造已成为南京开放合作的主要内容。南京拥有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一批国际化试点示范项目,众多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级江北新区、江宁开发区、南京开发区等加快成为集聚全球智能制造高端资源的“强磁场”。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本质就是数字化的过程。发展数字经济,南京有人才、有产业,有文化积淀、有历史积累,未来可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曹泽军,在11月24日下午先期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嘉年华活动——2020第七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暨新基建产业峰会上,为南京数字经济发展点赞,并表示“南京江北新区有望成为我国数字孪生第一城”。 

  “智”在四方:产业发展,南京全力跑出“加速度”

  现场连线中兴通讯“用5G制造5G”生产线,云上探访“南钢智能制造工厂”“小米黑灯工厂(无人车间熄灯生产)”“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灯塔工厂按需制造”…… 

  开幕式通过大会“云上博览馆”网上巡展,展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生动实践和未来图景。

  诞生在南京的苏宁控股集团,现场分享了参与智能制造的心得体会。

  “向上连接生产、向下服务用户。”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作为一家零售企业,苏宁与智能制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是连接和协同智能制造的重要端口。正是基于数据资源对生产制造的驱动与引领,他们顺势打造了苏宁C2M集团(Customer-to-Maker,客户直连制造端)。这一平台基于大数据洞察,协同供应链,集IP打造、目标市场预测、精准投放及用户数据回流为一体,实现消费需求驱动的数字化、规模化生产,从而开放赋能,助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制造。目前苏宁C2M平台已经发展成为近千亿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集团。 

  张近东举了一个“小例子”—— 

  前段时间,苏宁大数据团队做了一份商品与用户需求的分析报告,其中有一个领域是针对睡眠枕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平台上有很多搜索、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通过语义分析,看到除了孝敬父母老人,很多人也希望有一款能够有助于孩子睡眠的乳胶枕,基于这一需求,他们联合厂家进行更详细的调研分析,根据儿童的特点定制儿童款乳胶枕,枕头上市第一个月就卖出了接近十万个。 

  苏宁热情拥抱智能制造,只是南京“政产学研金”各界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制造业发展实际,在“南京智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集聚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京已形成包括江北新区、经开区、江宁区、雨花台区等在内的“一极三区多点”智能制造发展格局。

  其中,江北新区将重点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新区,南京经开区、江宁区、雨花台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示范区。 

  眼下,江北新区已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园,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系统集成、高端装备企业,依托国际合作组织或平台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应用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成为南京率先、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南京市在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中,注重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典型示范引领,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促进示范推广应用。 

  目前,南京市已有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6个,市级智能工厂44家。同时,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案例。 

  2019年,全市44家智能工厂企业产值近千亿。在示范企业的带动下,一批中小企业也开始在不同层面启动智能制造的改造和尝试。 

  “智”在必得:持续推进,南京不断拿出“硬举措”

  南京是江苏省会、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迈向‘十四五’,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和部、省部署要求,推动智能制造赋能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打造智能制造高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我们将聚焦自主可控,培育新技术。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智能发展竞争优势。

  我们将聚焦高质高效,壮大新产业。持续推进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企业总部,打造创新力强、安全性高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我们将聚焦交叉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两化融合”体系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系统布局,实施企业互联网提升计划,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我们将聚焦一流标准,营造新生态。完善技术应用和产品推广机制,推出更多应用场景,构建协同发展生态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最优保障。 

  张敬华强调,智能制造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南京诚挚邀请大家感受南京创新氛围、品读南京古都韵味、共享南京发展机遇,携手迈向智能制造新时代,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幕式上,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还发布“2020年国内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名单。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发布“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2020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被现场点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立足南京,以“全球视野、中国战略、江苏探索”为指针,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引领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南报融媒体 记者 王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