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农村公路+” 江苏农路从颜值到品质蜕变
2020-10-12 15:19:04来源:人民网编辑:罗毅责编:路晶森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日前发布的信息表明,《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各项任务目标已在2020年三季度提前完成,这意味着江苏省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具备条件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通达。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说,这一成果离不开江苏创新实施的“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充分结合各地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等特点,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与国土空间、产业发展、镇村布局规划等有效衔接融合,从而实现了农村公路从颜值到品质的蜕变。

“农村公路+” 江苏农路从颜值到品质蜕变

太湖大道和大桥无缝连接 毛远丰 摄

  村民口中的“战疫路”,蟹农心中的“致富路”

  董潭村位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市的交界处,位置偏僻、交通阻隔,给当地发展大闸蟹等特色水产业带来诸多烦恼。近年来,高邮市交通部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董潭村的这条村路也被列入到乡村公路提档升级计划,并在2019年底做好了路基部分。可是就在紧扣时序施工的关键时刻,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

  即使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高邮市交通部门仍然把董潭村的村路改造升级放在心上。在春耕到来之时,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全额下发省补资金的基础上,补贴300多万元用于该路段的提档升级。今年2月底,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该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复工,4月底,该路段已经建成通车。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它为“战疫路”。

  随着“战疫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微循环”被打通,董潭村特色产业发展突破交通瓶颈,当地水产养殖户更加放心放手地大干起来。“今年我们董潭村大闸蟹将发展到7000亩,生产大闸蟹约70万公斤,‘战疫路’沿线13个养蟹专业户养殖大闸蟹则扩大到1300多亩,大闸蟹平均每户收入约30万元。”对此,村党总支书记朱继国信心满满。

  近年来,江苏发展“农村公路+产业”,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出台了江苏交通运输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促进农村公路规划与镇村布局、产业布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等规划衔接协调。为重点支持6个集中扶贫片区、2个革命老区和12个重点帮扶县,建成农村公路3141公里、改造桥梁1113座;为服务好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支持建成农村公路5714公里,改造桥梁3512座同时,对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要求,探索农村公路“+旅游”“+电商”等模式,推动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

  “全国美丽乡村路”成为云台山上“青丝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后,地处连云港市的海上云台山,云山雾绕,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从高空俯视,大桅尖路穿梭在崇山峻岭当中,犹如一条镶嵌着红边、点缀着黄线的青色彩带,灵动地跳跃在山谷间,给海上云台山束上了一条美丽的丝带。这就是江苏获首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荣誉称号之一的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桅尖”路。

“农村公路+” 江苏农路从颜值到品质蜕变

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桅尖”路 冯宝林 摄

  大桅尖路是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连接外界主要通道,始建于2000年,于2018年完成提档升级。线路布设以沿线村民出行、茶园生产运输等需求为基础,兼顾海上云台山、连云老街等景点串联需求,既满足了沿线夏庄、高庄、宝山、大竹园村及连云老街近万名群众的交通出行需求,又满足旅游与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交通、旅游、产业等深度融合,带动了沿线乡村民宿和茶庄、茶叶、山核桃、云雾茶等农林特色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发展。2019年,该地区旅游人次突破360万人,对比2018年道路建成前旅游人数相比增加75.4%,旅游收入增加38.5%,带动了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生态”,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实施环境改善工程、农路安防工程、农路品质工程,全方位推进农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重点整治镇村路段路域环境,融入“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打造了一批以旅游大道为代表的农村公路“品质工程”项目。同时,江苏省还建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万余公里,以及399个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2019年,溧阳瓦屋山风情道、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桅尖”路获得了首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荣誉称号。

  太湖水畔红韵丝路 江苏大地文化农路

  “太湖风光美”,壮阔的太湖,绮丽的东山、西山,与宽敞的农村公路共同呈现出一个山水如画的诗意所在。文化与农村公路有机交融,造就了“红韵太湖 水墨丝路”——苏州环太湖党建文化路,成为太湖岸边一道令人瞩目的靓丽风景。

  该线路由146公里环湖主线和40.7公里连接线组成。主线北起光福镇,沿太湖途径太湖大桥、西山诸岛、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山景区最后经滨湖大道至吴江交界;六条连接线分别串联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渔阳山、阴山横山、东山景区、太湖园博园及旺山景区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文化”,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在全省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活动,旨在促进农村公路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与产业项目同步建设。目前,全省82个涉农县全部创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路品牌,逐步构建了美丽公路与人居环境、精神文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南京高淳区等9个县(市、区)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文稿、图片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中心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