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2020-09-29 09:42:59来源:新华日报编辑:罗毅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海门港新区:逐梦“大通州湾”,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逐梦“大通州湾” 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开工!”8月28日,秋雨潇潇,南黄海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天精品钢示范工程项目在海门港新区正式开工。这个南通历史上第一个千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给海门港新区带来了百年难遇的机遇“风口”。

  “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顺利开工,掀开了海门港新区高质量发展全新篇章。”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介绍,海门港新区将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现代产业为核心,以重特大项目为抓手,以现代钢铁新城为支撑,全面重塑园区发展格局,全面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大通州湾”建设的核心区、海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争当江苏沿海开发先行军。

  十年磨一剑,新起点上迎“风口”

  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开工不久,这则消息就在南通乃至全省许多人的朋友圈“刷屏”。

  关注度高,因为项目有着非常之处。中天钢铁集团总部位于常州,中天绿色精品钢是我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加快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的开港项目、推动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项目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其中一期规划约800万吨,同步建设循环经济、钢材深加工、装配式钢结构等相关产业,着力打造“装备一流、环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千亿级高端绿色临港钢铁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去年,南通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刚刚突破600亿元,预计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被许多人寄予厚望——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跑者。而高达数万人的就业规模更让网友感叹:“在海门港新区建造的不是一个钢铁基地,而是一座钢铁之城!”

  体量如此巨大的“产业航母”,为何选择落户海门港新区?打开项目建设规划图,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助理陈霄指着厂区中间位置的巨大港池介绍:“炼钢是大进大出产业,别的不说,单是直抵厂区的8个5万吨级码头,就能为我们节约大量物流成本。”

  拥有优质码头岸线,是中天绿色精品钢落户的必要条件。海门港新区获得机遇垂青,并非偶然。

  海门港新区曾是淮南十大盐场之一,出海口东灶港22个码头连成一体,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天然渔港。而建设一座升级版海港,真正打开“海之门”,是百万海门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回顾海门港开发建设历程,每一个脚印都洒满了汗水:“十一五”期间,海门未雨绸缪,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沿海岸线从3.6公里拉长到25公里;2012年12月,海门港新区设立;2013年底,海门港开通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2014年8月,海门港一类开放口岸获批;2015年11月,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当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今天海门港新区能够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机遇‘风口’,是因为前人的不懈努力,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黄卫国感慨,“更为关键的是,新区历届领导班子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宝贵的土地、岸线资源留给优质项目,为海门港承载重特大产业项目留足了空间。”

  十年磨一剑,海门港新区蓄积的巨大潜力加速转化为追赶超越的强劲动能。新年伊始,南通明确,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并将包括海门港在内的沿海港口纳入“大通州湾”。

  默默耕耘多年的海门港新区,终于走到舞台中央,成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核心成员!

  挑战不可能,“超常作为”拼出“超常速度”

  从签约到开工,中天绿色精品钢仅用了224天,就依法依规全面完成了项目开工前的52项重点任务,创造了重特大项目建设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艰辛努力。

  中天精品钢项目建设用地规模高达1.1万余亩,根据企业建设需要,项目开工前,要把3.7米标高的土地抬高到5米。按照常规作业流程,完成吹填至少需要1年零9个月,但留给海门港新区的时间,只有5个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完成任务的难度系数激增。项目启动的关键时刻,就连召开一场简单的碰头会都困难重重;承担吹填任务的建设者,还有不少人家住武汉,无法出城。

  一切围绕项目干。不能现场评审,就线上评审;无法“面对面”开标,就“不见面”开标。“我们没有退路,唯有打破常规。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门港新区党员干部以‘滚钉板’‘脱层皮’的拼抢血性,‘五加二’‘白加黑’的坚韧意志,全力以赴向目标冲刺。”黄卫国介绍,吹填工程被分包给3家经验丰富的“中”字头单位,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同时作业,海门港新区派出干部24小时“盯”在工地,确保各单位无缝衔接,不浪费一分一秒。

  拆迁,同样是绕不过的难题。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需要拆迁近500户村民和5家企业,由于任务突然,海门港新区既没有合适的现房,也没有过渡房,群众拆迁后需要自己寻找过渡住处,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最硬的‘骨头’,干部带头啃。”海门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冯平平介绍,攻坚突破期间,新区主要领导带队,所有副科职以上干部全部住在新区,个个都有包干任务,每天不工作到凌晨决不休息。同时加班加点将闲置教室改造成过渡房,优先安置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并积极为其他拆迁群众寻找过渡房源。

  党员干部的这股拼劲,感染了群众。港新村村民钱三带头签约,拆除自家房屋和养着1万多只小鸡的养殖场,并帮忙做左邻右舍思想工作。看着疫情前刚抓回来的鸡苗,妻子心疼落泪,钱三宽慰她:“我们不能只顾着算自家的小账,也要算地方发展的大账。”

  130天,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克服长达40余天超长梅雨季带来的不便,项目开工前3天,吹填重点地块完工——不仅创造了南通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吹填速度,也刷新了“身经百战”建设单位的单月产量最高纪录。

  这股拼劲,也感动了投资方。“没想到黄海之滨有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没想到项目签约后推进如此之快,没想到海门人这么拼。”说起到海门港投资的感受,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连说3个“没想到”。中天钢铁锁定目标:明年9月高炉点火,把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打造成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带动引领、标杆示范的“江苏新名片”。

  这意味着,海门港新区有望诞生一项世界罕见的纪录——用13个月建设一座超级钢厂。

  港产城融合,打造绿色钢铁新城

  说起钢铁厂,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烟囱高耸、钢花四溅、废渣成堆的景象。

  中天绿色精品钢将颠覆这一传统印象。项目将按照世界一流环保标准建设,打造“零排污口”,实现废水废气循环回收再利用,同时大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建设一座“道路宽平坦、两旁绿化带、高楼拔地起、四季鲜花开”的4A级景区工厂。

  即便是钢铁废渣,也有好去处。围绕中天绿色精品钢这一龙头项目,海门港新区顺势引进中天海螺综合资源利用、海螺建筑新材料、国信能源中心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落户,将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新材料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未来,海门港新区是什么模样?“看看宝山,我们就像40年前的宝山,正迎来爆发期。”在黄卫国看来,海门港新区又不完全与宝山相同,“站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构筑的新起跑线上,我们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绿色钢铁之城。”

  以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为引领,海门港新区在205平方公里热土上,精心描绘港产城融合发展蓝图:

  产业——打造临港现代产业核心区。大力培育以中天绿色精品钢为龙头的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壮大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造精品特色旅游业。

  交通——打造集疏运物流核心区。围绕“10分钟上高速、20分钟至空铁枢纽、30分钟抵主城”中远期目标规划对外快速路网,以干线公路、货运铁路与航道整治为重点,构建“公铁水”高效联动的集疏运体系。

  城市——打造城市功能核心区。大力推进企业区域总部、商贸商务、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高端居住等业态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特色商圈;聚力提升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绿色,将是海门港新区最鲜明的名片。在城市,打造以海港生态公园为核心、道路配套绿地为线、街头公园广场为面、滨河景观为带的“点、线、面、带”相结合的生态格局,力争202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8%;在乡村,大力推进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提升,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逐梦“大通州湾”,海门港新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500亿元,开工百亿元项目数海门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大通州湾”位居前列,创成省级开发区。(新华日报 作者 陈明 徐超 王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