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09-21 14:53: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毅责编:路晶森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为更快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一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外汇管理局积极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多方联动 贸易投资更便利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以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推动各项金融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截至8月末,江苏三个自贸片区共有101家企业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业务发生金额为8.5亿美元;苏州、连云港片区共有7家企业集团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境内外成员企业46家,国内资金主账户累计收入373.63亿美元、支出373.46亿美元。此外,截至8月末,江苏自贸试验区内共计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金额58.58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创新业务的实际落地。

  4月16日,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动交通银行东京分行,以“债券通”的方式进行申购江苏地方政府债,中标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为5年,该笔业务为江苏省分行首次联动海外分行以“债券通”的方式参与境内地方债一级市场投资,实现了跨境业务的模式创新,有效支持了江苏地区的经济平稳发展。4月27日,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又联动东京分行,成功落地江苏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新政(2020年4月1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工作的通知》)项下首笔创新试点业务,业务金额1.65亿元人民币。

  金融创新 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力度更大

  自2019年8月26日连云港自贸片区获批以来,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迅速落实分行工作部署要求,将支持自贸区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围绕连云港市产业发展特点及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港口集团作为港口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金融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2020年以来,连云港市金融部门在帮助港口集团拓宽融资渠道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连云港发行了全省首单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基准的浮息债务融资工具。2020年1月10日,港口集团成功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融,发行规模5亿元,票面利率3.75%,较当期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低40个BP,鉴于市场对LPR的未来走势判断以下行为主,采用浮动利率方式计息,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连云港发行了全国首单定向增强型并购票据。2020年8月3日,港口集团采用定向方式发行2亿元增强型并购票据,期限3年,是首支服务于港口项目建设的并购票据,仅用了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涉及资金用途变更和信息披露等流程。自江苏省自贸区获批以来,港口集团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定向工具、中期票据等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85亿元。

  抢抓机遇 着力打造“可复制经验”

  江苏自贸区获批设立一年以来,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积极主动作为,全面落实总分行、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金融创新改革为动力,着力打造“苏州经验”,聚焦推进自贸区苏州片区高质量发展。

  人行苏州推动贸易投资创新改革试点增量扩面,成功推动江苏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在苏州片区落地,进一步拓宽境外境内企业的跨境人民币资金融资渠道;有序推动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增面扩围,不断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持续推进跨境资金池业务,有效解决跨国公司内部资金错配问题,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8月末,苏州片区内银行共为2653家市场主体办理了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金额共计26.33亿元人民币;16家试点企业开展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5.22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可有效节约人力成本10万元;6家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累计归集境内外资金371.84亿美元;89家企业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支付金额8.24亿美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各项金融创新政策的顺利实施,更快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文 李树心 陈小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