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2020-08-07 09:55:58来源:新华日报编辑:罗毅责编:路晶森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海尔物联生态网示范基地奠基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启动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展示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LTE-V2X车联网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鸿山物联网小镇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雪浪小镇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阿里巴巴飞凤平台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车联网LTE-V2X应用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慧海湾小镇

无锡:镌刻物联时代“太湖印记”

  2009年,我国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国务院批复无锡成立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锚定主方向,站位核心区,无锡担负使命、勇于探索,不仅成为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试点城市,也成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探索先导。

  十多年来,人才、资本、技术多元要素在无锡集聚,创新潮、应用潮和创业潮在太湖之滨涌流激荡。

  要素聚集 澎湃产业活力

  在无锡,物联网是一座鲜明的“产业地标”。2019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37.3亿元,增长16.41%,总量接近江苏省的二分之一,物联网产业跻身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2000多家企业集聚到示范区,打造出一条涵盖芯片、感知、传输、平台、应用与安全的完整产业链,无锡物联网集群成为全国唯一的物联网领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围绕物联网,无锡市加速产业集聚,狠抓项目引进和集群培育。大力引进与物联网相关的重特大项目、高精尖项目和关键环节项目,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华虹集成电路研制基地、投资86亿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厂、投资超100亿元的中电海康感知设备基地、投资55亿元的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加快推进。其中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生产线建成投片,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特色工艺生产线、全国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全省第一条自主可控12英寸生产线。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2020年5月正式开工,项目旨在推动构建以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芯片、微系统、模组为重点,以STT-MRAM技术应用为特色,以边缘计算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随着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融合,无锡市涌现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吸引行业巨头纷至沓来:阿里巴巴在此布局飞凤平台,打造万物互联解决方案;华为建物联网生态使能中心,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海尔打造物联生态网基地,定制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博世在此布局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助力车联网产业生态打造。

  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在无锡异军突起。卓胜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射频芯片已经进入华为、小米等主流智能终端市场,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有限公司的航空综合监视产品应用于中国商飞C919首飞研制。

  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智能传感产业已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去年实现销售增长34.08%,集聚度全省排名第一,浪潮卓数、帆软软件上榜“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华云数据蝉联“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榜单,5家企业入围“2019江苏省互联网企业50强”。

  龙头企业强势崛起,凸显了对行业的引领力。7月22日,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作为一家功率集成电路设计高科技企业,芯朋微为客户提供高效能、低功耗、品质稳定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产品,推动整机的能效提升和技术升级,美的、格力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砥砺创新 激荡增长力量

  无锡硕放空港中通分拨中心内,一条总长451米的双层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将4.8万件包裹分发到代表不同地区的收集袋中。然而,这还不是最快的,目前产品最高分拣效率已达到10万件/小时。

  该传送线的研发者是中科微至,孵化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013年,40人的创业团队来到无锡;7年后的现在,他们在分拣装备领域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公司董事长李功燕说:“一个公司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参与了行业的重要科技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

  突出创新驱动,无锡物联网发展实现了领跑。坚持技术攻坚与需求牵引相结合,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19家。

  阿斯利康健康物联网商业创新中心、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有效整合了资源。无锡市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船重工702所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计算机虚拟化、工业大数据、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等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的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无锡市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国家创新中心。

  注重人才引育结合。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密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的人才合作,依托重大项目和专项、重点企业着力培养高端人才。目前,全市物联网产业人才总数达到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4万人、高层次人才1.3万人、海归高层次人才超过1300人。

  推动物联网产业迈向高端,无锡专门成立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围绕“关键技术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公共服务示范点、产业发展推进器”功能定位,促进中心联合国家顶级研发机构和行业龙头,着力构建促进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平台,打造共性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的新高地,形成推动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体系。

  无锡市的先行探索,在国内乃至世界物联网版图上留下显著印记:全国第一个物联网连接超千万规模级的地级市;率先完成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和IPv6规模部署,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超过2000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项,其中包括有“物联网宪法”之称的体系架构标准。

  应用驱动 构建智慧城市

  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回顾来路,无锡市从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在物联网示范应用上进行探索实践。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决策和城市治理,无锡市以应用示范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系列“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智慧解决方案和运营管理模式。

  去年,无锡市率先部署了全球首个LTE-V2X车联网大规模城市级应用示范项目,助力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今年,无锡市启动二期建设,打造车联网运营主体,进一步拓展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应用试点区域、深化应用场景。目前,该项目已覆盖无锡城区220平方公里、280个路口,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车联网示范应用网络。二期项目将完成无锡城区范围内总计600个主要路口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日活用户不少于2万户。

  目前,无锡物联网企业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城市承接或参建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全球各地的生产、生活赋能。工业机器人正解放越来越多车间工人的双手,智慧交通让出行更加便捷舒心,智能家居让生活充满“智”感,智能穿戴设备似乎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科幻电影中呈现的“未来场景”正在成为美好生活的现实。

  面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呼唤,无锡正以宏阔视野和开放格局,将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撬动经济转型的优先选项和重大战略选择,全力打造世界物联网发展的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应用高地,全力创建物联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0年初,无锡出台《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2020年工作要点、《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更大力度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深耕物联网,无锡市搭好公共平台,做好服务保障,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健全完善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配套支持政策,引进众多法律、财务、公共技术服务等第三方机构,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专注执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物联网发展的十多年来,无锡市始终坚守初心,绘就万物互联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无锡风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