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舆情评论 >> 正文

“脚臭盐”引发盐业改革质疑 公众不满度提升

2017-05-09 16:01:35    来源:人民网     编辑:蒲怡然     责编:胡雨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话题突出,“脚臭盐”话题引爆舆论场,盐业改革进程中,问题盐频现导致公众不满度提升,职能部门和食盐企业如何加强监管、修复信誉备受关注。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连续发布4批20个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防止谣言继续泛滥。抵制食品安全谣言是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硬仗不但需要重拳出击、雷霆发力,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让谣言无所遁形。

  餐饮方面,高铁餐饮改革话题获得关注,中国铁路总公司称将引入“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搭建向社会开放的高铁餐饮供应信息服务平台,铁路公司积极回应舆论关切赢得舆论赞誉和期待。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连续多个月鸡蛋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业界分析,除了行业供应本身,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因素,市场的谣言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近日,白酒上市公司纷纷发布2016年度业绩财报以及2017年一季度业绩财报。高端白酒品牌领跑优势仍然明显,茅台价格走高引发讨论,业界预期白酒市场开始回暖。高端白酒需抓住消费升级、市场健康环境机遇,打造高端消费品良好形象。

  【热点解读】

  1.全国多地频现“脚臭盐” 舆论关注盐业改革成效

  近期,全国多地发现了“脚臭盐”的踪迹,即食盐在手中一搓就会产生“脚臭味”。本次涉事食盐品牌均来自河南平顶山市的两家企业“神鹰盐业”和“中盐皓龙”。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回应此事表示,“脚臭盐”发出异味是由隐藏在岩盐矿床中极少量的丙酸、丁酸、异戊酸、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形成,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目前,多地职能部门已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工信部回应称涉事企业的食盐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工商许可证已被要求暂扣,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

  舆论观点:问题盐的出现严重伤害盐改公信力

  目前,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媒体较为关注涉事食盐是否健康安全、政府监管是否到位和本次事件与盐业改革是否有关联等。《江西日报》援引有关部门的监测结果:仅从“感官”这一体验项目来讲,就能判定“脚臭盐”为不合格产品。《检查日报》认为,“脚臭盐”到底合格不合格、有没有质量问题,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权威统一说法,这不但给群众、社会、相关盐企造成纷扰,也会伤害到群众对盐改的信心,以及盐改的公信力。《中国网》认为整顿食品安全须补上“问责”课,强化问责,不仅可以给百姓吃下定心丸,更是落实政府部门市场监管、维护公共安全的充分体现。部分媒体将“脚臭盐”问题联系到盐业改革。《新京报》指出,放开食盐经营销售百余日后,曝出大面积食盐安全问题。让人不禁产生疑问:盐改是否导致食盐安全问题,出现“脚臭盐”。凤凰网评论直指“脚臭盐”是改革不彻底的副产品。《新华每日电讯》则认为不能将此次事件归因与盐业改革,因为“脚臭盐”仅出自于个别的盐业企业,没有涉及更多企业。而且《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也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强食盐安全监管,多地职能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

  针对此事,网民的态度比较偏激。许多网民表达对前不久盐业改革的不满,将本次“脚臭盐”事件和食盐涨价归因与本次盐业改革,并认为中国盐业不能开放,要谨慎私有化。由于涉事盐企为河南籍企业,不少网民发表了具有地域歧视的言论。

  舆情点评:各司其责 做好盐改舆论引导和信誉修复

  本次事件中,政府监管部门和涉事盐业在舆情应对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政府监管部门处置不及时、回应滞后。3月中旬媒体就曝光了“脚臭盐”问题,而当地盐务职能部门却迟迟没有明确表态,职能部门的失声,导致后续应对的被动,使得工信部和当地职能部门在负面影响扩大化后的回应效果大打折扣。涉事盐企则因前后言论不一引发舆论强烈质疑。神鹰盐业从表示“岩盐都含有丁酸,这种成分会有一点点臭味,对人体无害”,到否认“检测出硫化氢、亚硝酸盐物质”,再到“确认公司生产的部分食用盐存在问题”,含糊其辞、前后矛盾加深了企业隐瞒事实、推卸责任的印象。

  针对此类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可尽快部署全国范围内的排查行动,彻底消灭“脚臭盐”,针对舆论对盐业改革的质疑,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提振盐改公信力。涉事企业则需做好下架、召回、整改等事宜,并查明问题缘由,向公众进行说明和表示道歉。

  2.高铁餐饮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网友期待高铁盒饭多元选择

  4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称,铁路部门将根据旅客需求,加快推出高铁餐饮市场化改革措施,将引入“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尽快搭建向社会开放的高铁餐饮供应信息服务平台,将路内外符合条件的餐饮产品在同一互联网平台明码亮质标价。

  舆情观点:新政策赢好评网民期待实施效果

  高铁盒饭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此次表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再次使高铁餐饮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媒体对此多给予肯定评价,并结合今年春运广铁集团率先推出微信点餐服务,指出中国铁路对于高铁餐饮一直在积极探索改进。中国江苏网认为,把高铁餐饮推向互联网,实则就是尊重民意,展示公平的一次大快人心的新举措,铁总的诸多措施加公开承诺犹如一块冰,潜移默化中消融了舆论的不快。北青网评论认为,此举可以视为对前几天媒体关于高铁高价盒饭的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关切作出的回应。如果借助“互联网+”,有望解决长期以来铁路餐饮品种单一、价格偏高的问题,推动高铁餐饮进一步开放市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深圳特区报》评论则提出新意见:高铁餐饮仅明码标价还远远不够,在保证价格公道的同时,还必须保障餐饮的质量和卫生。在高铁上多引入几家供餐平台参与竞争,在拓宽餐车供应路径的基础上,探索过站城市配餐模式等等。

  中国铁路宣布高铁餐饮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后,网民质疑和期待并存。部分网民仍吐槽高铁餐饮“价格高,味道差”,如15元便宜盒饭经常断供,高铁餐品种类少、味道差且价格贵,质疑“明码标价”并不是“降价”。部分网民则认为铁路公司积极谋变,网上订餐、站车配送供应等方式值得推崇,鼓励高铁餐饮在品类和味道上进行提升。

  舆情点评:高铁餐饮开放竞争为大势所趋

  高铁餐饮可谓老生常谈话题,此前便宜盒饭被雪藏问题屡遭曝光,在舆论质疑和各界呼吁下,餐饮供应有所改善。铁路公司再次宣布引入“互联网+”建立高铁餐饮供应信息服务平台,拿出切实可行方案予以改革,是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积极纳谏之举,赢得了舆论较多赞誉。开放竞争是必然趋势,未来乘客的餐饮选择将会更加多元化,铁路总公司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接下来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将面临措施细化、流程管理、食品安全保障等众多问题。网民的吐槽和反馈声依然会持续,对于铁路公司而言,继续保持敬畏民意的态度,重视舆论反馈,打捞有益声音,才能真正实现高铁餐饮服务的提升。

  3.飞天茅台价格走高业界预期白酒市场开始回暖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许多高端白酒价格不断走高,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目前售价已经超过1300元,且出现了缺货的情况,茅台股价也突破400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其他品牌的白酒价格也随之升高,泸州老窖日前宣布,其52度国窖1573经典装出厂价上调至680元/瓶,调价前的价格为620元/瓶,而汾酒、郎酒及剑南春等酒企也均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

  舆论观点:种因素导致茅台价格走高 高端白酒市场开始回暖

  舆论较为关注此次茅台价格不断走高的原因。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此次高端酒的价格逐步走高,背后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从供给的角度来说,限量保价使供给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供给的品质有所上升;从需求角度来讲,消费者的需求从中低端转向了高端市场,促使高端白酒需求紧俏。茅台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代总经理李保芳表示,政策有效推动茅台的消费结构调整;行业回暖和全面消费升级带动了茅台酒消费;茅台酒的不可复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茅台酒价格的提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茅台作为白酒中酱香型的典范,其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与酱酒文化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投资者认可有密切关系。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渠道商哄抬茅台酒价格、试图攫取更多利润,是此次茅台酒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

  此外,媒体和业界人士较为关注茅台价格的未来走势。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认为,茅台酒价格的不断高攀预示着高端酒已经进入信心恢复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研究员赵萍认为,白酒市场价格逐步走高,更多和品牌商限量保价的策略有关,而不是由于市场需求快速增加而导致的供不应求。总体上来看,茅台酒价格会逐步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并不会特别大。另据财新网报道,当下茅台正严控酒价“飞天”,强调1300元/瓶是上限,将严查哄抬价格行为。

  网友对于茅台酒价格上涨的观点比较多元。部分网友认为买茅台酒的人大多有腐败嫌疑,茅台酒价格上涨某种程度上说明腐败现象再次增多;部分网友对目前市面上所销售茅台酒的真伪比较关心;另有网友对于投资茅台酒的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舆情点评:消费升级使高端白酒走俏 抓住健康发展机遇

  在反腐高压下,茅台酒等高端酒品市场再次回暖,说明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迭代,以及消费升级现象背后我国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增加。但茅台酒属于高端消费品,由于之前部分官员贪图享乐、奢靡成风,用公款喝茅台,让民众对茅台等高端酒品形成刻板印象,容易将“喝茅台”和“搞腐败”联系起来,不能正确认识我国消费市场升级的悄然变化,这也成为高端酒品市场发展的阻碍。如今,高压反腐背景下,酒市迎来了健康发展机遇。酒企还需努力打造品牌形象,结合产品定位,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